场景写作 问卷

名称:(曾经是)果郡王府

位置:二环里面(大概是阜成门内大街)

面积: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400平方米(网上查的,不知道对不对;可能因为迁移变小了)

时间:雍正的时候建的后来迁到这里;300年左右的历史

建筑特色:典型清代三进四合院(可能因为中间迁移过所以格局没有原来那样精美?)

内部格局:三进院,地上一层,地下大概还有三层?

文化:等级森严

出没的人:清朝那会儿是王爷格格什么的,现在大概是一个会所?或者是属于中央的?反正大概也算是地位高的人了

发生过的大事:果郡王的孙子被轰出来了

外部世界的环境:看中出身

自然环境:北京二环里的自然环境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

阐述:

又是偏散文的文章,其实还是很不好意思的?

本来真的是计划写记叙文的,但是写到一半感觉又要写长赶紧收笔?‍♀️就成这样了

这次文章好像有点负面(?我也感觉这个形容词有些奇怪?‍♀️)本来没有想写的这么“惨”,但是写完以后又觉得没有偏差太多。主题内容上就是这样了,要是改最多也就是情感态度再积极一点,后来又觉得没有必要——现实有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整体来讲还是很有我的风格的?‍♀️观点性很强。上一次那个记叙文迟交主要原因在于计划很久加上文章很长。说起来想要把自己的许多观点合理的融入一篇小说还能够赋予成文形式上、情节上的新意,对我个人而言,挑战还是很大的,所以计划的久了些(而且我当时还傻呵呵的往里面加情节,然后就······我枯了?)所以,说这么多上次的主要是想说:我这一次有点偷懒?‍♀️(烂尾预告

正文的主题写的挺清晰的(我个人认为,而且我觉得这是我的一贯风格?也不知道对不对?‍♀️)毕竟情节没怎么写?‍♀️和那个课上的互评同学的评价差异有点大(可能因为我太想强调我的观点?)

正文:

第一次来这个地方的时候真的很难和王爷的府邸联系到一起。这宅子虽说有三进吧,但每一进都小得可怜。小且不谈,院中的装饰也略显随意。这种随意并非是能让人宁静的闲适,反而还是会增添一种压抑的卑贱。也对,这是果郡王的宅子,也该如此。

果郡王出身本就低微,空有一身文华武略却只得成就雍正。作为老四的十三,在毫无野心、毫无出身的前提下,成为了这个囚禁同母兄弟的皇上的、还算是朋友的跟班。也就是雍正在位的短短的那些年,果郡王终于才在诺大的王土上觅得一处栖所。或说,被安置在这一眼便能望穿的小院里。外人看来风光无限的十三也就是表面的罢了,发自心底的卑微才是他自小就在无尽承受的。

果郡王到死都没有子嗣,为了传承,雍正的一个小儿子过继给他了。这个所谓的儿子在不久后便被降了级,而后来所谓的孙子干脆被乾隆轰出了这方小宅。这大概说的是命,但细说又不是了。所谓的子孙都深陷阶级背景的纠缠而受尽凌辱,聪明绝顶、自小便察言观色的十三怎能不想到自己的子孙会有怎样的下场。但到死他也只能哀叹“是命啊!”。是命啊?真是可笑!感谢皇恩浩荡还来不及呢,又怎能在雍正皇帝的面前怎能多多抱怨?十三心中最血肉模糊的场景并不发生在征战沙场、尸骸遍野的时候,而是他那被人冠以低贱之名的母亲在消失后留下他,让他一人承受这与生俱来的低微的时刻,贯彻到生命里的每一瞬的时刻。十三一早便决定,这一生里受尽的发自心底的卑微也该在自己这里终结了,那么干脆便不要留下更多的子孙需要承担的折磨。

而这三百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逾越呢?我们而今所看到的那些贵的离谱的宅子、车子围困着多少摧尽眉、折尽腰的人,掩藏着多少卑躬屈膝。

5人评论了“场景写作 问卷”

  1. 我感觉这个场景是北京清代建筑中很典型的例子,发生的事情我感觉是比较像古代的各种凶杀案啊贪污案啊这种案件(毕竟都把王爷的孙子轰出来了)或者是跨越等级的爱情故事。

    1. 这一篇读起来还是挺符合之前大部分文章里作者的风格的(观点很清晰啊)?。
      文章很好的表现了在清朝时的皇亲国戚的悲哀,并且联系现在的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观点阐述。这个主题虽然可能“消极”,不过读起来很真实。(我觉得一个偏负面的的主题也可以是一个好主题?)

  2. 历史文化类散文。 文章还是作者的老风格。
    作者这篇偏向于宅子的历史;我的那篇侧重于现今生活的人。
    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再进行人物创作,我个人认为有点难。(要不就像《明朝那些事儿》一样,写得有趣一些;或干脆像余秋雨先生写出深刻的立足点)

    1. 有观点是好事。但是,在观点之前不妨让读者“看到”果郡王府,看到门上残破的雕花、看到院中枝桠上的喜鹊(没去过,这枝桠和鸟纯属为了循循善诱而起的猜想facepalm)、看到一门之隔二环的车水马龙……给读者自行领悟和想象的空间。如果一上来就像宣告似的直接亮出观点,不免剥夺了读者的权力。这是“品评”和“展示”之间的区别。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