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回忆录2稿)

 

友,会意字。意思是两个人的手协调工作,由此产生相好、朋友的含义,自古已然。

咱俩上次畅谈人生,是在初二暑假里临近你出国的一天晚上,那时候你确定了初三要出国,我们绕着小区旁边新建的商业大楼走了十几圈、几十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讨论了一个话题,那就是 如何对待友谊?

我说 我认为一段真正的友谊不需要两人刻意维持,这段关系若是能历经风雨那才算是真感情。

一向与我十分默契,观点相同的你沉默了几秒,然后反驳了我,

你说 我倒觉得,我如果遇到了对我很重要的人、对我很重要的关系,我想努力维持,紧紧抓住对方。

你没有撒谎,你确实紧紧地抓住了我;也许是被你说服了,我也没有松开你。两人两手相交紧握,一直到今天也未曾松开。

其实在那之前咱们早便认识了,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班上男孩子最爱干的事就是招惹完女孩子后被追着跑,说来羞涩,我也是队伍的一员。这个故事是前些时候从你嘴里听到的,自己早早的忘却了。有天中午,我回到班里之后在男生圈子里拽上几个人就要出发“玩耍”,这几个人里有你,说我眉飞色舞的描述了怎么去找那个女孩子之后拽上你们就走,你在队伍里默默地跟着,完成了我们生命中的第一次不着调的合作。你回忆时还说,你当时啥也不知道就是被我带去的,一口气把黑历史丢到了我头上,很烦,自己记不住故事的结局就是你说啥是啥。

但其实也没啥不好,听你讲故事也是一种享受。前段时间你找了个美国女朋友,之后就开始给我讲起了故事。每次视频你都像个小姑娘一样跟我说这说那的,好像她总是在各种地方让你不满意,我就劝你 诶呀,再看看;诶呀,再聊聊;诶呀,再忍忍。你会想想我说的话,然后诡异的一笑之后说 哈哈,恋爱大师就是有水平啊! 我无奈的笑笑:你少来。

以前倒是从没有过机会聊恋爱话题,但是咱们从初中开始,就研发出了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娱乐方式:散步。每次散步的时候都是一次世界界限的刷新。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你在微信里连发三个乌龟表情作我的外号,接着在白色方框里发出一句,今天啥时候有空啊? 我看到后,些许继续忙着手里的事,等到临近中午,忽然又记起你的问话,于是回道:我晚上应该没啥事。 接着,你吐槽一句:回的可真够慢的啊,那咱们晚上出去走走吧?我说:好。与你这样的对话不止一次的出现在我的初中生活里,也许十次也不止,也许五十次也不止。接着,在散步的过程里,咱们先是在写轮眼和白眼轮回眼里头选了最强的瞳术,又有理有据的交流了是飞行这个超能力更有用还是隐身更有用,这些话题的发起者一般都是你,你最喜欢做白日梦,还带着我一起做。说实话,这才是童年啊!!!

咱俩这些年一起“浪迹”过的“江湖”五花八门,虽然我留在中国,你去了美国,但是咱们还在紧紧抓住彼此,友谊洞穿地球并非难事。

昨天你到北京了,回家了,欢迎回来。但也只是咱们不必隔着手机屏幕讲话了,而已。

4人评论了“友(回忆录2稿)”

  1. 阶段性总结
    写作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写作就是写作而已,就只是把嘴上没说出来的话写到了纸上罢了。就像讲话只是讲话而已,唱歌只是唱歌而已,这其中具体蕴含的情节,情感,结构等都只是内容的载体或是衍生品。
    “所以死前的一秒,我想的应该是,请抹去我的存在。”这句话出现在我的关于死亡那篇文章里,这句话给读者什么感觉,给作者什么感觉?我想我只是把我自己想说的但是也许并未讲述过的想法敲到了电脑上,虽然我回过头再看的时候看到了作者的悲哀、看到了人类对于社交生活的无奈但是这是我看到的,不是我最开始写出的。
    所以写作只是把想讲的东西写出来而已,或许可能也许大概会使原本暗淡的话语变得绚丽?

    写作的心态有点像是在放风筝,最开始的时候胆子大欲望大,于是使劲放线想让风筝飞远,但是只有不断思考激发出强风才能托起风筝,于是不断思考、放线,让风筝飞远。但是逐渐有些疲惫了,拉风筝的手倦了,不断思考的大脑累了,风筝在坠落,于是赶紧收线,拼命地收线,与之同时再用思考的风暴推起风筝。就这样,起起伏伏,累了便休息,坠了便爬起,让风筝一点一点的升高飞入蔚蓝的天空。
    这个没什么例子,是对状态的总结

    我感觉技巧就是不断思考。先构思出对于这个主题的一句话,然后顺着这句话构建出这个世界这个舞台,再在舞台的框架上一遍舞蹈一遍完善舞美效果。
    栗子是我关于夏天的这篇文章是忽然想到“名为希望的夏天”和“名为夏天的希望”这两个有戏剧性“冲突”的句子进而构思出的故事。

  2. “我感觉技巧就是不断思考。先构思出对于这个主题的一句话,然后顺着这句话构建出这个世界这个舞台……”??真喜欢这句话!
    放风筝的比喻很妙,因为强调了不断收放的过程~话说放风筝的人为什么喜欢这件事呢?看了你的说法我想是让自己融到天空里吧?!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