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isolation is more lethal than smoking 15 cigarettes a day, or than obesity.”这是前不久英语课文上的第一句话,意思大概是:孤独比每天吸15根烟或者肥胖更加严重。我大概是不敢苟同的。随着我的成长,我逐渐体会到孤身一人的快感。最为显著的一次,是我在国王湖畔的经历。
暑假里,我跟着学校来到了奥地利的国王湖。到了国王湖深处的一座岛里,导游难得让我们进行四五十分钟的自由活动。同学们纷纷结伴,去湖边上看野鸭,或是沿着湖边的沙滩散步嬉戏。我在这次的行程里没有很熟的同学,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剩我独自一个人。趁着随行的老师没有把我胡乱地安插到一个小组里以“保证我的人身安全”,我急忙溜走。在确定了湖畔没有吸引我的东西之后,我决定孤身一人向岛的深处探索。
岛的深处是一片高大的山峦,应该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余脉。这片山脉是光秃秃的,山上几乎没有任何植被,一览无余的是灰色的沙砾与山顶上皑皑的白雪。山脚下是一片巨大的密林,只有一条蜿蜒的小路从湖畔通向山脚下。我是在无意间发现这条小路的。跟随着小路踏入密林之后,湖畔餐厅的喧嚣声逐渐小了,此起彼伏的鸟叫声逐渐多了起来,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在密林中穿梭的溪水流动的声音。空气中混杂着泥土、树木以及不知道的哪种香甜的花朵的气味,闻起来沁人心脾。密林中的树木是极为高大的,不知道是杉木还是巨柏。树木的茂盛的翠绿的叶子把道路上方的天空遮挡住了,只投下了斑驳的阳光的碎片。但在树叶的空隙中可以看到,灰白的山脉离我越来越近了。
曾经有那么一瞬间,我意识到了我是孤身一人在行走。但是这种突兀而又可笑的想法立刻被我打消了。我一点也不寂寞!我有林间汩汩的溪水、树枝间飞跃的鸟雀为伴。我是多么的自由啊!我想去哪里去哪里,想停留多久就可以停留多久!
小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不时有几个衣着专业的外国攀登者匆匆走过,汗水浸透了他们的紧身衣。我猛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自由活动的时间限制。我连忙用蹩脚的英文向他们询问到达小路的尽头大概是多久 。听到了叽里咕噜的回答后,我注定是要在这里留有遗憾了。四五十分钟的时间内,根本做不到往返,只得走到半路就作罢了。
过了一座独木桥以后,就要开始攀爬山峦了,起点旁边矗立着一座金色屋顶的小塔似的建筑,如此美妙的探险之旅却要因为时间而强制结束了。在小桥上流连忘返神游天际一段时间之后,我只得悻悻而归。返程中,几个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我再也不会跟团游了;一个人真好;我还会再来的。看到了码头旁边的人群熙熙攘攘的餐厅,嘈杂的声音逐渐闯入我的耳朵,意味着我走出了这一片世外桃源,结束了孤身的探险之旅。
这种孤身玩乐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的数不胜数:去香港科技大学时我一个人跑到了海边去听海看海;去承天寺时我一个人到寺后山上的竹林里赏雪观竹;去西湖坐船游玩时我特意选了人最少但是文话底蕴最丰富的湖心亭……还记得小时候的我特别贪伴,无论去哪里都会叫上亲朋好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觉得他们是吵闹的,是多余的。这大概有可能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形成吧(笑),但是我还挺乐在其中。
再次看到这篇,依然很喜欢!因为有共鸣~但是,感觉结尾匆匆,思索的力度不够。
思索也不一定放在结尾的,如果能一直和叙事呼应着就更好了。你有好好想过,自己到底从孤独里得到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