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很曲折的,他/她可能由自傲变为自卑,也有可能有自卑变为自信。

在我记忆中,我小时候一直认为自己可能是某个星球,或者某个地方下凡的外星人和仙女。我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知道我认为我是独特的,我与旁人不同,比他们更聪明更天才。在那时候我母亲给我报了很多的兴趣班,有舞蹈,美术,还有古筝。我从小就比较擅长美术,老师就经常表扬我,并且我的进度,比其他人都快了一些。我的肢体还算协调,所以舞蹈老师也经常夸赞我,经常让我给舞蹈班的同学们做示范。古筝老师也说我是一个好苗子。我的母亲更甚,经常我在做好了什么事情,她就在旁边说:”哎呀,你真棒!”不论是我的作业还是我的画,还是我跳的舞蹈,还有我的古筝弹奏,她都会夸赞一番。就在那时就建立了我的自大自信,从而认为我以后肯定什么事都能干成。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我就开始有些烦闷。做一些事开始有些力不从心。在六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上,我偶尔翻到了我以前的画作。发现我并没有那么天才,画的其实很丑。在上舞蹈课时,我有时候也会忘掉舞蹈动作,导致慢一拍被老师训。古筝就更别说了,那些简谱都是用数字组成的,根本不好背,而且还要考级。这些压力都压着我喘不过气。我渐渐地开始对上古筝课不耐烦起来,本来考过了九级还有一个十级就满了,但是我并没有耐心继续考下去,便放弃了。这时候“我是仙女”的这一概念已经完全从我脑中去除了。

上了初中我就把古筝课给退掉了,没有再上课。舞蹈课也同样如此。在放弃这两样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很纠结的,因为我心里还是很喜欢它们,但是上了初中以后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学这些东西了,我只能放弃它们。我选择美术或许是因为它是在这三样里面我学的比较出众的,也或许是因为我是最喜欢它的。

因为我是美术的文体生,所以美术课也是在学校上一周只上三次。但是在学校的美术课上我还是有一些自信的,在这些课上需要练习素描,速写,还有色彩这些我都画过,并且素描也早过了九级。但是在舞蹈上,我看的舞蹈文体生的精彩表演,我发现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们真的很有舞感。在她们的带领下,我渐渐地也找回了我小时候跳舞时那种自信的感觉。这一时期古筝我就没有再学习,但是那时我希望我在上高一之前的那一个暑假,可以重新拾起古筝这一门手艺(虽然在那个暑假我也没有学习古筝)。初中这一时期我也暂时找回了一点点自信。

上了高中,我的自信简直碎的一塌糊涂。就比如美术,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好多画画大佬已经开始用电脑画画了。然而我在初中还停留在画速写画素描画色彩的情况之中。虽然人说画素描才是一切画画的基础。但是我的素描在她们这里也只能算中等。我的自信在一点一点的被磨没。舞蹈就更别说了,这台上一眼望去,会跳舞的有一大把。然而我记动作还记不熟。我真的就是一瞬间变得自卑起来。但是在我的心里我还是很喜欢跳舞的,尤其是跳舞时那种放松的感觉。

但好在我的好胜心还在,我准备在这被大佬打压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我希望我可以一点一点的超越他们,重新拾回我的自信。希望我以后可以变得更加强大。可以真的变成我小时候幻想中的无所不能的仙女。

1人评论了“变化”

  1. 某某-李亚妮

    阶段性总结:
    1. 我认为写作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写作可以是专门写给别人看的。比如说鲁迅写的那些讽刺的文章。又比如说给别人写信。或者是现在网上的那些小说作家。写作也可以是写给自己的。在创意写作课上写的,可能就是写给自己的。可能是为了记录某一件事情,或者是抒发一种情感。写作可以发泄,可以利用写作来缓解压力。
    2. 在上创意写作课之前,我以前是不喜欢写作的,尤其是写作文。上了创意写作课之后,可以发散我的思维,让我写作文的题材更多了。我就不那么排斥写作文。
    3. 写作技巧就是要找文章主题中心。我可以把文章写得太散,这样考作文的时候得的分数就会高。我还学到了,写作时不要片面的概括要有细节描写,要描写得很细,这样分数也会变高。这些是我在课上学到的。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