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前五分之一人生

回忆录

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我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奶奶口中小时候的我很淘气,剪坏过热水袋,拆坏过玩具。奶奶哄我睡觉时,我会自己把头放到奶奶的头上,过了一会儿,奶奶以为我睡着了,把我放下后,我又立刻挣扎起来。稍大一点的时候,有一次奶奶叫我,我装作听不到,听着奶奶临近的脚步声,立刻就扎进柜子里,等奶奶到处找不到的时候,才蹦出在奶奶面前。

5岁的时候,我特别期待像姐姐一样快点上学,这样自己就长大了。上了小学后自己确实变得懂事得多,会帮爷爷读书和报,教眼睛不好的奶奶打电话。直到现在我也是这样,基本不与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发脾气,在我看来是这样,事实上我才意识到自己发脾气的方式不是依靠大声说话,而是沉默不应,与我想的相反,沉默实际上带来伤害可能更大。但是我也因为沉默时常觉得自己总是为别人着想,而亏待了自己,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常常晚上自己流泪。除了觉得日常委屈,流泪的原因还有总担心父母亲人离自己而去,不敢正视死亡。虽然现在会释然很多,但是随着爷爷奶奶年龄的增长心里还是有些隐隐的担心。

小学时自己的学习并不是最好的,但也算是班级前几名。初中的时候,自己的学习状态是最佳的,总是在年级前列,因此展现在老师面前的往往是懂事优秀自律的自己,因此自己总是两面派的生活着。上了高中学习状态好像更加糟糕了。不过还是在努力地想办法把自己拉回正轨。

不过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干什么?我的目标是?这些问题我统统回答不出来,但是我不是一次两次的尝试去寻找答案,但每次尝试让原本清晰的变得更加模糊。看起来我的人生很糟,不过我并不这么觉得,因为生活中的很多点点滴滴都是很幸福的,吃到好吃的会开心,买到想要的东西会开心,出去玩会开心,参加新的事物会开心······

也许我就适合这样平平淡淡的人生吧,不过我还是很贪心想要再努力一些想幸福更多一些,所以剩下的人生继续努力吧!

7人评论了“平淡的前五分之一人生”

  1. 二元(张馨元)

    选择素材的原因是16岁前经历的事情其实都挺平淡的,所以挑选了一些爷爷奶奶经常跟我提起的一些事情。其实到现在我还没想好我到底想写什么,因为我觉得没有太多值得记录的事情,不过大体还是写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和心里话。写作过程还是蛮愉快的,记起来好多小时候的事情虽然都很普通但是一回想还是有幸福的感觉。主要的困难是在事件的描述上,我不知道如何去加一些描写来扩充,如果加了可能一个个的故事感觉很独立。我最满意的地方在于我写出了我想要的部分东西.

  2. 我认为想回顾自己的人生,想要表达幸福的情感??最有共鸣的地方在于我也是小时候很盼望上学,很想长大,很想不被人当作小孩子。

  3. 感觉作者想表达对于自己所回忆的内容的平淡、满足?最有共鸣的地方应该是小时候吧,我也经常用沉默的方式发脾气,可能是不会怎么表达这种生气的感觉?感觉文章可以突出一件事情来描写,可能会更容易找到中心。

  4. 不用在意自己的生活在他人眼里或者在一般定义里是不是平淡,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平淡的,就写自己真心想写的就好(这个每个人都会有)。
    也不用一定是找到了未来的理想或者梦想,才叫成功,这个同意你?。
    自己小小的癖好、小小的奇思妙想、小小的执着或顿悟、小小的享乐方式,都可能把我们引向未来大的“梦想”“理想”,我是这么想的。所以,不妨去真心想想自己在意什么,把它们展现出来。
    当内心有一个主线之后,调取素材可随你的心意,有的详细有的简略不拘成规,那个详略上的苦恼就可解✅了。
    最后,家里有老人那种隐隐的不安我共鸣了。最早理解这一点是看日本的小说《厨房》(作者:吉本芭娜娜)。她写到,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其实时始终怀有某种不安全感的……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