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0-21
——那一年我14岁,大家都说这个年纪应该长大了,但只有爷爷,还把我当孩子宠。
儿时的回忆都是依托于照片而隐约存在的,我整理着云盘,在花花绿绿的图库中翻出一张12年前的照片。照片中有一个精神矍铄的男人,两鬓没有一丝华发,他背脊微屈,低着头,慈祥的笑着。
那是一个会让人单是看着也不由自主微笑的笑容。嘴角扬起的弧度刚刚好牵动脸颊上岁月留下的暗褶,又丝毫不显老态。一双大手拉着一个只到他膝盖的小姑娘。
照片里,一大一小,踩在柔软细腻的淡黄沙滩上,小姑娘一只小脚带起了数粒散沙,定格在空中。
头顶是湛蓝的的晴空,几缕柔云被无形的暖风吹散,混在那片蔚蓝中。
那个小姑娘低头好奇的看着小脚扬起的沙粒,浑然不知自己早已被时光揉进了老人宠溺的目光中。
我想,照片里那个幸福的小姑娘,应该就是我吧。
2015年的一个晚上,我和爸爸还在外面,他的手机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串陌生的号码。再之后的事情我没多大印象了,只记得当时的车速快到我暗暗攥紧了安全带,掌心也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
之后的一个月,我的爷爷几乎是一直躺着度过的。
说来也奇怪,都说老人最怕摔了,可我的爷爷却好像越发精神,也不要轮椅偏要自己走。就是不再像从前那般天天自己下楼去看象棋了,也再没悄悄出去买过啤酒。从前强硬的态度也渐渐柔和了下来。
我不记得我当时是抱着怎样的心态面对发生的那一切的,只是想着,爷爷病好了,那一切也都会变好的吧。
2017年,爷爷被接到姑姑家,而我还没从爷爷可能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消息中反应过来。
在我的印象里,爷爷从没有一次忘记过我名字,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会赶在我写作业前与我聊一会天,虽然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话,但我们好像都乐此不疲的享受着这些时光。
每一次坐在爷爷身边聊天,我都会感到特别安心,后来我才发觉,也许是小时候每晚听着爷爷讲格林童话入眠时,在梦乡中暗暗记住了那个读起故事意外温柔的声音,和爷爷怀抱中留下的淡淡的香。
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味道,夹杂着木杉的清香,是种让我一闻就会安心的味道。
那段时间我常去姑姑家看爷爷,但每一次他都正常的让我怀疑大人们口中说的阿尔兹海默症是否真的缠上了爷爷。
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喜欢和我唠嗑,但就是格外喜欢说一些很久之前的事情,思维也很跳跃,有时候甚至会忘记自己在说什么。
我就那么一直听着,偶尔提醒一下他刚刚讲的话,窝在沙发里,闻着那股类似木杉的清香,感觉就像回到小时候躺在爷爷的床上听他讲故事。
但微合的双眼睁开时,却没有儿时爷爷抱我回房间的那股温暖。
“走吧,该回家了。”
我抱怨着爸爸扰了我儿时的梦,回身向坐在沙发上的爷爷笑笑,挥手道了句:“再见再见,下次再来看您啊。”
“什么时候啊?”爷爷说着,起身挡在我和爸爸中间,拉着我的右手,轻轻的打开掌心。
我的嘴角微不可察的勾起一丝弧度,“嗯……很快!爷爷再见!”
那一天的风,是巧克力味的,是甜甜的风啊。
再后来,爷爷就一直在住院,还是因为摔跤,明明并不严重却再没了像之前的那般依旧神采奕奕。
起初爸爸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总不是很想带我去医院,年前突然破天荒的说要带我去看看爷爷,他说:“爷爷想你了。”
他好像谁都不记得,也没办法正常沟通,但我只要轻轻喊一声“爷爷”,他一定会扭过头甜甜的回一声“小雨”,牵着我的手再不自觉的攥紧,有点痛,但也温柔的不像话。
后来再去过几次我便有些不敢再去了,好像也明白了爸爸为什么不想带我去医院。
我看着他从刚开始回应的“小雨”变成简单的“唉”。
我还是唯一一个能让他有所回应的人,但我很怕啊,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从前去见爷爷我都是满心的期待,直到最后,那些暗夜里在心中彗星般划过的“万一”和烟花般璀璨绽放的期许被一点一点的磨平,我便再难轻松的踏进那间病房。
我只记得每一次,不等电梯到达那一层时的一声“叮”出现,我的眼前便已起了一层水雾。
他在我眼里从来都是个独特又慈祥的老人,虽然经常听长辈说起爷爷年轻时是多么的强硬,就连最后一年都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和家人发火。但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爷爷,无论怎样,我都深爱的爷爷。
老人是2月14号走的,大人们说,爷爷是去陪奶奶过情人节了。
葬礼那天,灵堂前摆上的那幅照片,是所有人都从未见过的。照片里的老人笑得很开朗,也很慈祥。
也许是上了年纪,爷爷的瞳孔变得偏蓝灰色,配上那唇齿间流露的温柔,是连我都没有见过的笑容。
大概是爷爷在那一年,自己悄悄去照相馆照的吧。
我总在想,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总和别人说我长不大,都上小学了还要听睡前故事。
现在想来,其实那些反反复复读过数百遍的格林童话我从来没有真正记得过,因为每次都只能听到一个开头,便昏昏沉沉的坠入了梦乡。
我就像是个故意分走他全部温柔的孩子。
我想要的,单是那个在哄我睡觉时格外柔和的声音和熟悉的味道。
(文尾写个作者阐述吧)怎么说呢…其实有很多关于爷爷的故事都是后来听大人们讲的,大概爷爷从来都称不上是温柔的人,但我能记起的关于他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温暖。也许是小孙女眼里自带滤镜吧。
人很多时候都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像哄睡孩子的从来都不是故事,而是那些熟悉又温柔的声音。我想要的也从来都不是那块被捂在掌心里微溶的巧克力。
自评:
写这个的原因就是我在文中开篇提到的那个照片,而且我也想记录一下这些经历。
我觉得算是写出来了吧,因为我写的还是比较感性的,没想刻意体现什么就是记录一下。大概的中心是成文之后联想到的。
害 写的时候挺难过的,其实不太想回想,但还是希望可以记录一下。好像没什么困难。
最满意的地方是在“巧克力”的部分,因为我整篇写的还是偏平和的基调(自我感觉),但这个部分就像是给人物和事件增添了色彩吧。
bug???我觉得好像没有?毕竟我自己写的文章读过很多遍了,自己能看出的bug当时会更改哒。非要说的话可能没有详略得当?
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爷爷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很浓厚,但也没有强调思念,我觉得读前面一段真的有种很暖很甜的感觉,不是那种烂俗的思念哀愁,而是简简单单的告诉我们,爷爷是多么温柔的一个存在,啊,我真的好喜欢!
这篇回忆录真的又一次把我看的眼周湿润,因为我姥姥现在就是阿尔兹海默症,症状真的很相似,我姥姥现在也会时常记不清我的姓名,所以读到“,但我只要轻轻喊一声“爷爷”,他一定会扭过头甜甜的回一声“小雨”,牵着我的手再不自觉的攥紧”“我看着他从刚开始回应的“小雨”变成简单的‘唉’”的时候真的有非常强烈的情感共鸣。
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太大的不足,硬要说的话,我觉得是前面对于儿时与爷爷的回忆,感觉写的有些多了,盖过了后面的色彩,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稍微少写一些,因为其实后文也有写到爷爷的温柔。
1.对于爷爷的怀念和爱
2,。我的亲人很少有离我而去的,留给我的印象也不深,而且我家长辈对孩子基本是放养,很少有交流;
3.我觉得写得挺好的……真要说的话就是感觉故事不是很连贯,然后建议是多加一些连接的故事或段落
放养不是放羊?啊……放羊才很少交流呢吧(思忖)
1.作者想要表达的应该是对爷爷的怀念与爱
2.在爷爷去世那段其实很打动我,我也很感同身受,因为我也经历过家中长辈去世的事情所以我也很能懂也很能理解那种心情
3.感觉故事有些跳跃了,不是说不好,我感觉整体看下来还是很好的一篇文章,就是能加点连接性的文字就更好了
想提的小问题:
1、“我”不是从小被爷爷带大吗?为什么不了解爷爷在大家眼中的那个样子呢?就是比如“强硬”“发火”,这些“我”都从来没有目睹过是吗?
2、想看到“我”童年和爷爷一起的画面。
也许我想要了解的是一个更全面的“我和爷爷”…… ?因为说不好,所以给你留言拖到现在才写。这篇的文字自然是灵动的,但读的时候我也感到有点跳跃不连贯,而问号却是模糊的。
也有见过,但从来不觉得是过分的,因为那些都不是对我的,不怎么在意。我可能有点没表达好,是在以为我看不见的地方发火。我是了解那个样子的,只是不觉得爷爷的形象综合起来在别人眼里会是“强硬”。无论是“强硬”还是“温柔”都只是对一个人在自己面前行为的个人评估。所以我其实没有对他做准确的形象定义,都是比较主观的评价。而且当时真的很小,后来都不怎么记得了,印象深的只有他对我的好。我有提到爷爷是在我眼里很温柔,而且是很特殊的温柔,写到别人认为的“强硬”是为了作对比。
嗯~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