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

 

我没想过要和她分开

 

“我没想过要和你分开。”

我看着她的眼睛,努力寻找着埋藏在回忆里的熟悉感,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出那份十年前的清澈。

 

改变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或许在那个寻常的星期四,我迈出校园的那一步;或许在那条寻常的街道,她哭着被警察带走;或许在那次寻常的见面,我看见她嘴里叼着的烟。

 

回想起儿时的记忆,大半都是关于她的。

我们初识在那一间狭小的宿舍,天气很热,蝉鸣伴着老师同学闹哄哄的声音,吵的人耳朵疼。

那是我二年级转学的第一天。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分外迷茫。我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把我送来寄宿学校,我猜她是不想要我了。

宿舍的床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双腿搭在床边晃来晃去,亮晶晶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

一个眼神,换来了我们十年的时光。

她的性格很开朗,对于当时人生地不熟的我来说,她就像是一道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生活。

从客气到熟悉再到肆无忌惮的打闹,我们在别人眼里像极了对方的影子,甚至全年纪老师都知道我们形影不离的关系。

周日返校第一个拥抱的人是她,下课间操回班第一个寻找的人是她,拿到零食第一个分享的人是她,去厕所的路上是她,回宿舍的路上是她,飞奔到食堂的路上也是她。

我曾天真的以为我们能一直这样下去。

小升初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了另一所学校参加考试,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考进那所学校,而且我也和她约定好了要一起升上原校的初中。

直到,我收到了那封录取通知书。

妈妈拿着信封冲进我的房间,抱着我猛的亲了一口,激动的告诉我,我不仅考上了那所学校,而且还考进了实验班。

我不知道自己那一刻是什么心情,有惊喜,有慌张,有迷茫,更多的是对于曾经那份约定的恐惧。

 

我握着手机的手控制不住的冒冷汗。提示音没响多久,她就接起了电话,声音还是一如往常的欢快。

我再三犹豫,还是说出了打这通电话的缘由。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然后她开始哽咽着,哭着,骂我。可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

她说,“我不管,你到天涯海角都是老子最好的朋友,也只能是我的。”

之后的一两年时间里,我们每周末都会在微信里聊天,有时候只是简短的几句问候,有时候要打语音说上两三个小时。

 

再次见面是在初二的那个暑假。

我从地铁口飞出去,扑进她怀里。

我长高了,她也长高了。很多都变了,生活环境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接触的人和事不同可是当我再次挽上她手臂时,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我们说说笑笑,就像是开着时光机穿越回了小学的那段幼稚岁月。

唯一不一样的是,我看着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烟盒,熟练的抽出一根点上了火。

我透过白雾看着她,那是一种莫名的陌生感。

“你讨厌别人抽烟?”她注意到了我的目光。

我摇摇头,我不反感这件事情,也没资格去评论些什么,一个人癖好不足以全面的反应出这个人的品质,何况是我这样了解的一个人。

她吸了两口就把烟掐了,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还回过头一本正经的对我说,“你不许抽,伤肺。”

我笑她,“知道伤肺你还抽。”

 

本来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可怕的开端。

翻朋友圈的手指在屏幕上顿住了,我将那张图片点开、放大。

是一只苍白的、正在打点滴的手。

我几乎是立刻就退出了微信拨通了她的电话。

她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是肺炎。

短时间内疯狂喝酒抽烟导致的急性肺炎。

她叫我别挂电话。

那晚她哭的很伤心。她告诉我,其实她一点都不好。她转的那所中学在北京市出了名的乱,抽烟的,喝酒的,甚至还有吸毒的。很不幸,时常跟她在一起玩的几个姐妹吸毒了,她们逼着她吸毒,不吸就打她,最后她崩溃的跑了。

她很害怕,也很无助。后来她报了警,由于事情牵扯到她,她也被警方带走调查。她说她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几个姐妹看她的眼神,太可怕了。

那半年,是她人生中最黑暗的半年,她甚至被诊出了轻微的抑郁倾向。

初三的时候她转去了国际部,家里决定让她出国。

我们的联系慢慢变少,一是因为初三时我的学业紧张,二是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她,一个令我陌生的她。

后来中考结束,她说她要去新加坡上学了,临走之前想见我一面。

 

只是一年不见,我站在地铁口的心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她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她,我们也没法再像以前那样相处了。

我曾无数次想过,是不是如果我没有拿到那一份录取通知书,一切的一切就不会发生,是不是如果我再多关心她一点,我就能早些知道她的困难,起码不让她那么无助……可是,没有如果。现实就是,在她最痛苦的那段日子里,我没能陪在她身边,甚至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事后只能惊讶的合不拢嘴,却什么都做不了。

 

“我没想过要和你分开。”

 

“好假,”她坐在长长的凳子上,吸了吸鼻子,“你明明开始讨厌我了。”

“我不讨厌你。”

我有点心虚。我不讨厌她,无论她什么样子我都不会讨厌她,可找不回从前的那份依赖与喜爱倒是真的。

“那你躲我干嘛?大忙人,约您四五次才能把您约出来。”她带着不满的语气开玩笑。

可那不是玩笑,她的确约了我很多次,我也的确是每次都回绝了。

我不知道自己在逃避什么,可能是不想让我们对彼此新的印象覆盖住了从前的美好。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彼此分享着自己近来的经历,但更多的其实是我叮嘱她去了新加坡以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我们是坐出租车回去的,她说她想跟我多呆一会儿。

出租车里很暗,我们一直静静的拉着手,谁都没有出声。

直到经过了那座桥,快要开到她家的时候,她才悠悠开口。

“好快啊,马上十年了。”

是啊,从第一次见到那个坐在床上晃腿的小女孩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

“真希望能有第二个十年。”

“嗯。”我点点头。

可我明知道不可能。只是这简短的三年,我们之间就变了那么多,更何况是分居两国的十年。

有些东西,结束了就是结束了,除了偶尔翻开回忆找一找当时的美好,其余的都是奢望。

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总有改变一切的能力,你以为没变的,你觉得不会变的,你祈求不要变的,全都在改变。

司机拉了手刹。她转头看着我,犹豫了一秒才开口,“抱一下。”

触摸到她衣服面料的瞬间,我红了眼眶。

她下了这辆车,就像是给我们的十年上了锁,锁上我们所有所有的回忆,好的,不好的,统统装进那一个叫做往事的盒子里。

下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下一个十年在哪里?未知。一切都是未知。

我坐在出租车里注视她走进小区。

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很多年前,我们挤在宿舍的一张床上熬夜聊人生,她说,我们以后不管谁先结婚,一定要找对方当自己的伴娘。

小孩的想法总是那么大胆却又美好,现在想想,也许那个时候我们早已不记得对方的电话号码,甚至是连那个约定也忘的一干二净。

也对,谁会把小孩子开玩笑的话当真呢?

的确可笑,我居然会幻想着那个约定实现时的场景。

车子启动,留下一串尾气,我透过那串尾气,好像看到了她回过头冲我微笑,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女孩。

 

 

放在结尾的一小段作者阐述:

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觉得会这件事很不真实,毒品那种东西明明离我们那么遥远,作者肯定是骗人的,可现实就是,它真的发生了,我曾经也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碰到这种事情,直到我亲眼见证着身边的朋友经历这些,我才知道,我们以为社会的黑暗离我们很遥远,实则只是我们被保护的太好了,一旦失去这些保护,很可能,黑暗就在脚边。还有就是关于为什么最后我们之间的感情没法再像以前一样,我不知道读者能不能理解,就是当你和你朋友走上完全不同的两条路的时候,你们之间会发生很多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两个人,站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很难再去拥有从前的那一份感情,无论多无奈多可惜,这份感情终究是会变淡,化为回忆。

 

7人评论了“回忆录”

  1. 1、最初是什么原因促使你选择这份回忆录素材的?
    最初选择这份回忆录是因为回忆到以前所有的经历,这件事给我的影响很大,发生的时间也比较接近,很有感触。
    2、写作的过程是否愉快?收获了什么?主要困难在哪儿?
    写作的过程总体还算愉快,比较顺畅,收获到了写这种较长回忆的顺序及方式,主要的困难在于对于后面的情感表达,情感的变化拿捏,感觉不太稳。
    3、初稿中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在哪儿?最大的BUG在哪里?
    最满意的地方应该是后文写到见面的那一部分,情感比较丰富,最大的bug是在中间得知了这件事情以后,我们之间的变化,因为其实发生了很多,但是没办法把具体过程都写出来,所以读着有点bug

  2. 你讲述的方式很“故事”——娓娓道来?
    我喜欢“触摸到她衣服面料”这样的细节。希望细节更多。例如,很希望能“看到”她的样貌、气质、脾气……
    的确读着能感觉到你在过去发生的事和情感里挑选,把你认为“有用“的拿出来分享。个精建议可以更大胆,把你的困惑和脆弱、中间无法有结论的矛盾、情感上的起伏……都拿出来。很多时候回忆录写完,我们也不一定能对过去下个清晰的定论,我们只能无限趋近于”真实的讲述“,在这个过程中寻求理解。

  3. 互评:
    1.作者大概想表达的有两个:一是人的变化,不仅是一方在变化,另一方的态度也在变化;二是关系的变化,随着人的变化,友谊也会变化,在无能为力时友谊又能变成什么样;
    2.分离再重逢后的场景非常真实,尽管我的朋友不多,但是我也有相似的经历。有时候是欲言又止,有时候是遮遮掩掩。
    3.看到朋友抽烟吸毒的时候,我不禁有点害怕。我觉得这部分很容易让人感到不真实,可以加一段心里描写?体现出自己的惊讶

  4.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大概就是看着曾经朋友渐行渐远的无力感吧。
    对于我来说,共鸣真的很强。尤其是“我没想过要和你分开。”这一句,每个人都有很多从很小就认识的朋友,但有些可能真的不是一路人,走着走着就分开了,毕竟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悄无声息的改变一段关系。虽然没有对ta的情感没有变淡,但就是说不清楚的渐行渐远了。
    这句话我当时看的时候真的立马让我联想到了我的一个曾经的闺蜜,特别有感触,我俩因为一些原因大概1年没有找过对方,我一直挺难受,看完这篇的第二天我就给她发了这句话,嘿! 我俩现在和好了!
    看不明白的地方大概是,从小学分开到再见面那部分,因为有提到你们经常一起语音啊聊天啊,我其实有差不多的一段关系,就是她当初走的更远去外地上初中了,然后我们也经常视频,应该会在聊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她的变化吧,这样再见面的陌生感应该不会有这么强烈。但也不是什么问题,毕竟这样写的冲击感更强。更能表现主题。
    写的真好!

    1. 稍微解释一下你的疑问,因为我自己在文中时间线没有写清楚,我和她语音聊天的时候是在初一初二上,其实她的变化是不大的,而且具体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也没有跟我说过,她的朋友吸毒,是在之后的事情,她朋友吸毒后来去警察局的那会儿我们没有联系,就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改变发生的特别快。

  5. 终稿
    题目:只是从前

    我没想过要和她分开

    “我没想过要和你分开。”
    我看着她的眼睛,努力寻找着埋藏在回忆里的熟悉感,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出那份十年前的清澈。

    改变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或许在那个寻常的星期四,我迈出校园的那一步;或许在那条寻常的街道,她哭着被警察带走;或许在那次寻常的见面,我看见她嘴里叼着的烟。

    回想起儿时的记忆,大半都是关于她的。
    我们初识在那一间狭小的宿舍,天气很热,蝉鸣伴着老师同学闹哄哄的声音,吵的人耳朵疼。
    那是我二年级转学的第一天。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分外迷茫。我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把我送来寄宿学校,我猜她是不想要我了。
    宿舍的床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双腿搭在床边晃来晃去,亮晶晶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
    一个眼神,换来了我们十年的时光。
    她的性格很开朗,对于当时人生地不熟的我来说,她就像是一道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生活。
    从客气到熟悉再到肆无忌惮的打闹,我们在别人眼里像极了对方的影子,甚至全年纪老师都知道我们形影不离的关系。
    周日返校第一个拥抱的人是她,下课间操回班第一个寻找的人是她,拿到零食第一个分享的人是她,去厕所的路上是她,回宿舍的路上是她,飞奔到食堂的路上也是她。
    我曾天真的以为我们能一直这样下去。

    小升初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了另一所学校参加考试,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考进那所学校,而且我也和她约定好了要一起升上原校的初中。
    直到,我收到了那封录取通知书。
    妈妈拿着信封冲进我的房间,抱着我猛的亲了一口,激动的告诉我,我不仅考上了那所学校,而且还考进了实验班。
    我不知道自己那一刻是什么心情,有惊喜,有慌张,有迷茫,更多的是对于曾经那份约定的恐惧。
    我握着手机的手控制不住的冒冷汗。提示音没响多久,她就接起了电话,声音还是一如往常的欢快。
    我再三犹豫,还是说出了打这通电话的缘由。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然后她开始哽咽着,哭着,骂我。可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
    她说,“我不管,你到天涯海角都是老子最好的朋友,也只能是我的。”
    之后的一两年时间里,我们每周末都会在微信里聊天,有时候只是简短的几句问候,有时候要打语音说上两三个小时。

    再次见面是在初二的那个暑假。
    我从地铁口飞出去,扑进她怀里。
    那天她穿着一件淡紫色的长袖,少女的身型已经慢慢显现了出来,脸上也不见从前那可爱的婴儿肥。眼前的女孩有着白净的瓜子脸,弯弯的眉毛下是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只是那双眼睛里的成熟气息盖过了从前的稚嫩。
    我长高了,她也长高了。很多都变了,生活环境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接触的人和事不同…可是当我再次挽上她手臂时,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我们说说笑笑,就像是开着时光机穿越回了小学的那段幼稚岁月。
    唯一不一样的是,我看着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烟盒,熟练的抽出一根点上了火。
    我透过白雾看着她,那是一种莫名的陌生感。
    “你讨厌别人抽烟?”她注意到了我的目光。
    我摇摇头,我不反感这件事情,也没资格去评论些什么,一个人癖好不足以全面的反应出这个人的品质,何况是我这样了解的一个人。
    她吸了两口就把烟掐了,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还回过头一本正经的对我说,“你不许抽,伤肺。”
    我笑她,“知道伤肺你还抽。”

    本来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可怕的开端。
    翻朋友圈的手指在屏幕上顿住了,我将那张图片点开、放大。
    是一只苍白的、正在打点滴的手。
    我几乎是立刻就退出了微信拨通了她的电话。
    她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是肺炎。
    短时间内疯狂喝酒抽烟导致的急性肺炎。
    她叫我别挂电话。
    那晚她哭的很伤心。她告诉我,其实她一点都不好。她转的那所中学在北京市出了名的乱,抽烟的,喝酒的,甚至还有吸毒的。很不幸,时常跟她在一起玩的几个姐妹吸毒了,她们逼着她吸毒,不吸就打她,最后她崩溃的跑了。
    她很害怕,也很无助。后来她报了警,由于事情牵扯到她,她也被警方带走调查。她说她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几个姐妹看她的眼神,太可怕了。
    那半年,是她人生中最黑暗的半年,她甚至被诊出了轻微的抑郁倾向。
    初三的时候她转去了国际部,家里决定让她出国。
    我们的联系慢慢变少,一是因为初三时我的学业紧张,二是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她,一个令我陌生的她。
    后来中考结束,她说她要去新加坡上学了,临走之前想见我一面。

    只是一年不见,我站在地铁口的心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她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她,我们也没法再像以前那样相处了。
    我曾无数次想过,是不是如果我没有拿到那一份录取通知书,一切的一切就不会发生,是不是如果我再多关心她一点,我就能早些知道她的困难,起码不让她那么无助……可是,没有如果。现实就是,在她最痛苦的那段日子里,我没能陪在她身边,甚至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事后只能惊讶的合不拢嘴,却什么都做不了。

    “我没想过要和你分开。”

    “好假,”她坐在长长的凳子上,吸了吸鼻子,“你明明开始讨厌我了。”
    “我不讨厌你。”
    我有点心虚。我不讨厌她,无论她什么样子我都不会讨厌她,可找不回从前的那份依赖与喜爱倒是真的。
    “那你躲我干嘛?大忙人,约您四五次才能把您约出来。”她带着不满的语气开玩笑。
    可那不是玩笑,她的确约了我很多次,我也的确是每次都回绝了。
    我不知道自己在逃避什么,可能是不想让我们对彼此新的印象覆盖住了从前的美好。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彼此分享着自己近来的经历,但更多的其实是我叮嘱她去了新加坡以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我们是坐出租车回去的,她说她想跟我多呆一会儿。
    出租车里很暗,我们一直静静的拉着手,谁都没有出声。
    直到经过了那座桥,快要开到她家的时候,她才悠悠开口。
    “好快啊,马上十年了。”
    是啊,从第一次见到那个坐在床上晃腿的小女孩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
    “真希望能有第二个十年。”
    “嗯。”我点点头。
    可我明知道不可能。只是这简短的三年,我们之间就变了那么多,更何况是分居两国的十年。
    有些东西,结束了就是结束了,除了偶尔翻开回忆找一找当时的美好,其余的都是奢望。
    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总有改变一切的能力,你以为没变的,你觉得不会变的,你祈求不要变的,全都在改变。
    司机拉了手刹。她转头看着我,犹豫了一秒才开口,“抱一下。”
    触摸到她衣服面料的瞬间,我红了眼眶。
    她下了这辆车,就像是给我们的十年上了锁,锁上我们所有所有的回忆,好的,不好的,统统装进那一个叫做往事的盒子里。
    下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下一个十年在哪里?未知。一切都是未知。

    我坐在出租车里注视她走进小区。
    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很多年前,我们挤在宿舍的一张床上熬夜聊人生,她说,我们以后不管谁先结婚,一定要找对方当自己的伴娘。
    小孩的想法总是那么大胆却又美好,现在想想,也许那个时候我们早已不记得对方的电话号码,甚至是连那个约定也忘的一干二净。
    也对,谁会把小孩子开玩笑的话当真呢?
    的确可笑,我居然会幻想着那个约定实现时的场景。
    车子启动,留下一串尾气,我透过那串尾气,好像看到了她回过头冲我微笑,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女孩。

    (其实我也没有改太多,只是加了一小段的人物描写,还有一点点细节的改动。害,我真的不太会改自己写完的文章)

    阶段性总结
    1. 我觉得写作其实是把自己内心最想表达的事物、情感,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能让他人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与你产生共情。
    2. 写作心理其实是我上这门课收获最大的地方,因为以前的写作都是在类似语文考试的环境下,需要我们去迎合判卷老师的标准,想着别人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而在这一次的写作课中,我更多关注到的是我自己喜欢写什么样的文章。我记得老师之前说过,写作的时候要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我非常赞同,我也认为,要想让读者爱上这篇文章,作者得先去爱它。
    3. 写作技巧方面我也有很多的收获。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文章,总体来说,我觉得那些语言细腻的更能深入人心,更能抓住我的眼球。我喜欢那种不啰嗦,不过分描写,点到即止的文章,很多东西尽在不言之中,我也一直在努力的找准那一种感觉,但可能现在还做的不够好,以后多多磨练,我相信自己应该会有所提升。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