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事情过去很多,能留下记忆的很少。我那次受伤留下的疤痕到现在也没有好,可能就是因为留下了印记,所以才有如此深刻的记忆吧。
————————————————————————————————————————————————
第一人称
“彭彭”“胖胖”在前面跑的好快啊,我追不上。我跑的气喘吁吁的,手脚没有了力气,肺部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怎么能让他们超过我呢!“就算再累,我也要追上他们。”心中暗暗的下决定。越跑越累,跑的两只脚都打起架来了。跑几步,左脚拌右脚,再跑几步,右脚又拌到了左脚。“他们是不是要不理我了啊”我在心里面越想越慌。眼神一直在看着他们两个人跑到哪里去了,却没有注意到脚下的路。从水泥的马路上跑到了带砖块的土地上。这土地上,坑坑洼洼的,平常连走路都会更加小心,却在这时候胆子大了许多,好几次都感觉到自己崴了脚,但不是很严重就没有注意,更加奋力的去追赶他们。突然不知怎么,脚下没了力气,一脚踩空,摔了下去。疼痛瞬间袭来到我的身体上。刚开始不感觉到什么,感觉自己站起来拍一拍还可以继续去追。站起来后,双腿有些发软,使不上劲,想跑也跑不起来。只能走着路,越来越感觉膝盖上有一处很麻。我把腿缓慢的抬到路边的马路牙子上,撩起衣服,一看,破了,还流了血,而且还染到了衣服上。这一下我更慌了。很疼,又只有我一个人,也不敢告诉爸妈,眼泪很快就掉了下来。很快,就擦干了眼泪,慢慢的走,让别人尽量看不出来自己的腿受伤。慢慢的走了回去。那次的伤,最终没让家长知道。
第三人称
看着前面两个孩子跑的很快,后面剩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跑的慢,没有跟上他们。看着这个孩子,眼神略显慌张,加快了脚下的步伐。看她眼睛一直朝着刚跑过去的那两个孩子,没注意到路,从大马路上跑到了砖块的水泥地上。这种地上不好走路,很容易摔跤。这个小孩还是跑着的。果不其然,她摔跤了。看她摔跤后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便想继续去追。突然她停下来了,一瘸一拐的走到马路牙子边上,把左腿缓慢的放在高处,撩起裤子,看来起来。膝盖上大约有了两厘米乘两厘米的伤口,虽说是皮外伤,却流着不少血。小孩的眼神更加慌张了,放下衣服,继续缓慢的向反方向走,是和那两个孩子相反的方向。最终,孩子走回了她家的门洞里。
对于心理、细节描写的比较到位吧,感觉在第三人称的情境下可以把事情的起因或者其他人的细节写出来。
赞同。还有整体的环境。什么季节?小区还是公园……周围是个闲散的氛围吗?
第一人称具体,把一个人跌倒的过程写出来了,这是闪光点。
上帝视角可以不去重复这些,不去紧跟着小孩子,站更高些~身体上的伤,或许内心收获比较少。emmm……如果让长大了的小孩子历数身上的伤疤如何?
第一人称写得很好,喜欢这样的描写!
感觉细节描写很多,如果在多一点这个伤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