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小学放学的时候都要按班级站好队出校门,之后再解散;第一人称里的她是我当时喜欢的女孩子
男孩站在班级的队伍里,似乎有点心急,悄悄朝四周望着。要到门口的时候,他的步子突然乱了,在队伍里很明显就能看出来,他自己意识到了,低下头悄悄调整好。
他面前的家长——都是些熟悉的面孔。几年前的时候还能看到很多人的,因为升到六年级的缘故,要排很久的队才能离开。男孩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脸上还挂着笑容。他向熟悉的人打了招呼,找到了在一旁等他的同学,邀他去家里玩。
他们的住处离得不远,之后便称为“大院”吧,是部队的家属院,至少我们都这么叫。院里的楼最高也就五六层,很早就建成了,快二十年来也不曾装修过。墙上画着些菱形的图案,有时候还有些爬山虎附着,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男孩站在旁边的杨树脚下,低头追着被吹起来的杨花。
他的同伴从楼梯暗处跑出来,看样子是把书包放下了。他们沿着路向男孩家走去。
两人停在一个单元的门前,男孩拍了拍同伴的肩膀,口中说了些什么。然后悄悄闪到旁边,看着同伴走进去。他站在那黑色的铁门前,轻轻呼吸了一下,然后疯狂的敲了上去。他快步跑出来,和男孩一同躲在一扇窗户下,等到那户人家的门被重重关上,两人才跑起来,大笑着。
跑累了,就停下来,轮到男孩去敲下一家的门了。
第一人称
到门口了,她依然没有看向我这边。算了算了,还是提醒自己晚上一定要微信问问她为什么吧,那就明天见。
我生气了,头也不回的离开。
看到同学,心情好了一些,我们一块走进院里。
……..
我烦躁地踢向那杨花,风却每次都早我一步将他刮走。我寻着它跑过去,干脆踩上几脚。
……..
(直接跳到去敲门的时间点)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自己还要背着书包不太方便,他不情愿的去了。
他跑出来的那一刻,我忍不住笑了,连忙捂住嘴,然后用手挡在他头后面。我把手迅速抽了回来,他差一点就要撞到窗户的沿上,那可是铁的呀!
“还好没碰到,不过他家长知道了我也要死啊!”
我来不及想些其他的东西,身子差点软了。
努力站起来,轻轻叹了口气,带着他赶紧跑了。
作者自述:
感觉这篇写作真的很难,第一人称要用高中生的理解写出小学生在想的东西。希望写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和少年时自己看不到的东西。最后真的有点成了瞎写了,感觉再把原来写过的东西再说一遍完全没有意义。另外,随便说说,突然感觉小学对别人有好感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每次想到都会不自主笑起来φ(≧ω≦*)♪
第三人称的故事很完整,还蛮有趣的,有很多细节。“要到门口的时候,他的步子突然乱了,在队伍里很明显就能看出来,他自己意识到了,低下头悄悄调整好。”好像的确是那个年纪才注意的事。
很喜欢这句“男孩站在旁边的杨树脚下,低头追着被吹起来的杨花。”
第一人称的感觉有点断断续续的。读着,我一开始有点绕晕了。(前后的事件连不太起来)
第三人称的故事里面敲屋门的那段我好喜欢,之前一直觉得敲别人家屋门的行为全都是小说桥段【大雾】
第一人称的故事我最开始也没太明白,重新对照着第三人称的故事才明白了【写第一人称的时候我也觉得很头痛,感觉完全想不起也理解不了自己小时候的想法(流泪
如果不能真的跳到某个人的心里,理解ta肯定是难的。包括小时候的自己。
如果不能真的跳到小时自己的心里,本精觉得上帝视角即使把发生的事情写出来了,也缺点什么最珍贵的。
我也喜欢第三人称视角,感觉反而是俯视“那个男孩”会让你自然而然。可是,如果缺了回去的能力,那个男孩似乎可以是世间任意一个男孩了!(和同伙轮流敲人家门的事我小时也干过哈,被邻人老太太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