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小时候胜负欲总是很强,总想赢,输了只会大哭。现在看幼稚也挺可爱的。长大以后就慢慢“佛系”了,学会伪装喜怒哀乐了。找回到以前的自己是奇妙的体验,重新捡起当时的快乐与悲伤,发现原来自己以前是那样一个人呀。
第一视角
又到了一周中最期盼的一天,可以去踢足球了。
我坐在妈妈的电动车后面,心理暗暗想着今天的“战术”,幻想自己用酷酷的动作过人,一脚凌空抽射球应声入网的画面。期待着今天能分到几个好队友,多进几个球。
只是天空不作美,下起了毛毛雨。我们也不在意,丁丁教练依然带着照常训练——热身,带球绕标,传球… 玩抢球游戏的时候,我的球被王一抢走了,十分不爽。待会的比赛一定要扳回来!
终于等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踢比赛!队长是我和小侯,还是石头剪刀布选人。连输几局的我并没有选到理想的队友。不过没关系,还有翻盘的机会。
开场,对方来势汹汹,直逼我方球门…形势不妙啊。我试图从中场带球,好不容易晃过了两个防守队员,找到一个绝佳机会,直传给前锋队友。球很正,我觉得稳了,等待着庆祝进球。想不到,球从他脚下溜过,径直冲向边线。我眼睁睁地看着球划过白线,我的美梦结束了。他看上去也很懊恼。我就更不好说什么了,只能苦笑着说“没事没事”。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看来,只能我自己来了。
雨越下越大,雨点沉重地击打着树叶。
此后,我孤军奋战,却寡不敌众,悲壮。那场球,清晰地记得比分是1:5,大败。雨水、汗水、泪水早已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回到家,大哭着喝完了妈妈煮的姜汤。
妈妈视角
薇薇今天又要去踢球了。看着她兴冲冲地换上了足球服,戴上了护腿板,又催着我快一点呢。到地了,薇薇跟我挥挥手说了一声“妈妈再见!”,扭头就蹦跶着进球场拿球训练了,两个马尾辫一翘一翘。
…
又该去接薇薇了。居然下雨了,有点担心。没事,丁丁教练应该会看天气让他们进屋等着吧。终于到了,雨下的真大啊。
天黑了,聚光灯下的球场很明亮,孩子们还在踢,场边的家长们都撑着伞看着。我看到薇薇又在抢球,这么猛烈的冲撞,好担心她会受伤…今天薇薇那队好像落了下风,看她强忍着泪水的表情,真快哭了,心疼。哎,这孩子胜负欲也太强了吧。
好有趣,好有代入感。原来雨天踢球是这样啊。
看队友没停住球的无奈,和队友自己没停住球的懊恼,哈哈,太贴切了。
尤其作者在叙事中加了句“雨越下越大,雨点沉重地击打着树叶。”的描写,似乎注定的(旁落?)。
稀饭这一句+1
带感
不仅给到了画面,而且给到了氛围,而且单独一行,让我们喘口气迎接下面的故事高潮。
“马薇清带球过人,进球后小男孩…”哈哈哈哈哈哈原来薇清从小踢球就这么认真。感觉第一人称的描写更细腻,写出了很多心里活动。小时候确实容易把很多事都看得很重,踢一场球都能踢出悲壮感。“雨水、汗水、泪水早已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彼此。”喜欢这一句,非常形象。
第一人称的描绘确实是很细腻,从美妙的想象到现实的“悲壮”,从中仿佛能看到一个孩子在足球场上那种大起大落的心情,最后一句“大哭着喝完了妈妈煮的姜汤”确实有一种小时候一遇到挫折就想哭的那种状态(不过似乎小的时候对挫折也是最不在意的,没过几天就会忘掉),很形象,也很真实。
第一人称是不是俺看得稍微有点儿歪,一开始的理解是一个喜欢足球和喜欢游戏的小朋友,所以后面的悲壮于我略有突兀感。
但是寥寥几笔的场景描写好。而且除了雨那一句,也赞最后一句? 除了讲出事情,别的不再多说,是小朋友的状态了。
妈妈视角给到了一些补充信息,比如带领我们去理解小朋友。但是似乎没看出来什么“独属于”这个妈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