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天然气好像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起来,农村一般都是在炕的边上用泥和砖筑起一个灶台。中间架上一口很大的锅。这样既能烧火做饭又能把炕烧热。我家正房有一个东厢房和一个西厢房,所以客厅里就有两座灶。我们一般用西边的那一个更多,东边的就只有冬天会用来热炕。东边的灶现在已经拆了,不过它大概跟西边长得的也差不多,只不过可能会小一号。一米多见方的砖和泥垒成的长方体,大概有三个钟:一个洞隔着墙连着炕,一个用来放锅,一个用来填柴火。对了,用来填柴火的那个洞旁边还掏了一个并不与里面相通的小坑来放打火机或者火柴。这灶旁边还会放很多废纸和干树叶什么的,用来帮助引燃比较粗的柴火。火一烧起来,整个屋子就会变得乌烟瘴气的。即使开了抽油烟机也并不能有多大帮助。所以只能把东西厢房的门都关起来,打开客厅的大门,帮助散一散烟气。
还记得小时候我一直觉得烧火是一件很酷的事儿,每次看奶奶搬一个小板凳坐在灶台前向里面坚定地捅着柴火,熊熊的火光照的脸通红,我就觉得她像的英雄。
小时候爷爷总带着我直接在灶火上面烤发好面团、馒头或者螳螂子。
好像是又过了几年,天然气兴起了,我们家也用上天然气做饭了。就又在院子里的东边贴着院墙建了一个小房子用来当厨房。不过爷爷奶奶好像还是离不开土灶台,所以新建的厨房里又多了一个灶台。这也正好解决了我们夏天烧火会也会让炕变热的问题。那个厨房我小时候没怎么进去过,因为大人说天然气是我们小孩儿不能碰的东西。我就只在外面远远地望着,望着这新建的厨房渐渐的染上烟火的气息,白色的纤维纱窗也逐渐挂满了油污,从里面拿出的酱油醋的瓶子上也粘得满是又油又腻的油烟。到了夏天,门口挂上了粘苍蝇的胶带。胶带上沾满了苍蝇和苍蝇与之殊死一搏之后不得不丢下的身体残肢,我就更不敢靠近了。
作者阐述:记忆太久远竟然分不清是真的还是梦到的了。。。小时候真的不清梦和现实,说不定真的有什么事梦里来的
我每次回乡下也很热衷于生火哈哈哈哈
“望着这新建的厨房渐渐的染上烟火的气息”
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老旧,再从老旧到新建的陌生,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循环往复。烟火气在灶台里、厨房中,也在你的字里行间。
“坚定”用得真好? 一位妇女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胶带上沾满了苍蝇和苍蝇与之殊死一搏之后不得不丢下的身体残肢……”这句也好生动?农村实在但不那么讲求美观的环境也跃然纸上惹。人生本来就如梦似幻啊,分不清梦和现实挺好的嘻嘻。
没怎么接触过这种东西,感觉好有时代感哈哈哈哈哈。
你在描写厨房中给我这种城里人清晰地讲述了灶台的使用方法和感受我感觉是很有帮助的,也更能让我体会到老一辈对灶台的依恋。
烟火气息的沉淀也体现了时间的变迁与世间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