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写作
【作者的话:这一篇是一次真实的梦境改编而成,原梦有些地方比较无厘头,于是我进行了一些裁剪和加工,但梦的主体仍是读者们见到的如下文章。】
张
这一天,风和日丽,张坐在敞篷车的后座上,阵阵热浪在他身前翻滚着。不远处是金黄色的麦田,成片的随风摇摆。在麦田尽头与天相接的地方,张看到天空中高挂着几个热气球状的带着飞轮的物体,被一根根细线拴在地上。张记得他在某一个电影里见到过这样的场景,这部电影他至少看过五遍,但他一时想不起来它的名字。
张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到这一片新大陆的交通方式是邮轮贵宾舱。在享受了一个星期的度假后,他来到这里,可是这里太热了,他极力把思绪放在两旁的风景上,可是不一会,他就被热的极不舒服的扭动身子,像是在挣脱什么的束缚似的。张开始抱怨自己身旁没有一瓶冰镇的汽水。
“爸,你那儿有冰的饮料吗?”张冲着前排的带着墨镜的一位黝黑的男士说道。
“没有,先等等吧,到了目的地再买。”那位男士说着,也舔舔嘴,显然也十分口渴。
张顿时不说话了,他对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早有耳闻——全球最大的高楼建筑群——哈达尔克。张很喜欢高楼,他喜欢站在高楼的最顶层眺望城市的风景。他早就想到哈达尔克来看看了。兴奋之时,张又掏出来那本已经揉烂了的介绍哈达尔克的杂志,他在想象登上楼顶的豪华盛景。
前方,车渐渐多了起来,张经常兴奋的四周望望,然而哪有什么高楼,周围总是麦田、无尽的麦田。天气实在太热了!张无聊地闭上眼。
有好几次张感觉到自己身处巨大的蒸笼里,四周一片漆黑。他想尽力翻滚,但是这个闷热是从四周传来的,他感觉自己就像瓮中之鳖,毫无招架之力。张的意识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只是迷糊中感觉不知车子经过了多少回转弯、掉头,最终停下了。
张睁开眼,他用了好长时间才适应突然变亮的光线。在他眼前立着一个蓝底白字的牌子,上面写着——哈达尔克 欢迎你。张一改倦意,他也不再觉得口渴是件头等大事,张下了车。
出现在张眼前的是成片的摩天大楼,有几株精心栽培的绿树装点其中。他能望见的每一栋楼都极富有现代化设计感,它们交错在一起,让马路显得支离破损。这些高楼一个个直冲云霄,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五彩斑斓。虽然中间的路都是干干净净的,周围都是新刷的白漆,但在这些高楼之下仍衬出马路的窄小和阴暗。张不愿意走进去,他只想在一旁欣赏。
张的爸爸这时来了,手里带着两瓶冰雪碧。
“我找了一个导游,带你来看看吧。” 张的爸爸玩弄着手中的雪碧,用洪亮的声音说道。
的确,在不远处有一位身着红马甲的人,举着小红旗,正滔滔不绝地在讲些什么,周围凑着三三两两的一小群人。张不再觉得口渴,便同意与父亲到群楼中去观赏。
走到群楼中间,出乎张的预料,哈达尔克出奇的安静,甚至可以说是寂静,完全不像是一个城市。离导游稍远一些,便什么也听不到,声音仿佛被两旁的高楼吸附住了。周边死气沉沉的。
导游的声音越来越小,张渐渐听不见导游的声音。张的父亲听的津津有味。而张很快就自己走到一边了。
这是一条没有人走的小道,旁边摆着敞着盖的垃圾桶,然而并没有人往里面扔垃圾,周围空气还是清新的,与外面的燥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比较阴暗,张微微感到有些冷,他把喝了一半的雪碧扔进垃圾桶里。忽然间刮来一阵冷风,张感到风擦过他冒着汗珠的后背,凉飕飕的,他打了一个哆嗦。这个前后一热一冷,使张的大脑有点晕,他感到自己又昏迷起来,迷迷糊糊的又回到那个黑暗的空间里。
这次的房间没有那么热了,旁边有一个窗口,外面是月光,所以他大概能看出这个房间的轮廓。他现在在一个正方体的房间里,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窗口。张顺着窗口向外看去,远处仿佛有一个什么黑影在向他移动,黑影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黑影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咣”
张一头撞在黑影上。
张被撞清醒了,原来他刚刚不知不觉的撞在了一个路杆子上。他四下望了望,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小广场前。
广场不大,中间有两三棵碧桃,没有人。这里难得有阳光能透过高楼的缝隙照下来,张又感到身体发闷,但他再也不愿意回到刚刚那个地方了。广场前面是一栋大厦,阳光照在大厦的表面发生强烈的反射,让人抬不起头。不过张还能看到,楼底处的几个大字“Bank of ***”。张很好奇,这应该是他们国家才有的银行,为什么他在这里见到了?
正疑惑间,他感到一股浓浓的热浪,从身后传来。张转身一看,他身后有一个巨大的机器,这正是他在路上望到的远处那几个热气球状的带着飞轮的物体。这些巨型热气球底下都连着一个机器,机器用钢缆控制这些热气球的高低。巨大的飞轮转动着,里面的发动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一阵阵热浪从里面传出,直扑张的面颊。热浪吹的张连连往后退了数步。张感到全身乏力无比,前面是阵阵热浪,后面是火大辣的阳光。
太闷了!太热了!
张又一次失去了意识,回到了那个房间。这次他感到比较清晰,他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清晨的光透过窗帘照进了屋子里,外面时不时有几声鸟叫。张感到困意袭身,他发现躺着身体极其的放松,仿佛他就没有四肢。张于是闭着眼睛,欣赏外面有节奏的鸟叫。
突然间, “滴滴、滴滴”的响声划破空气。张惊得坐了起来,他揉了揉眼睛,站起来,走到窗户边,拉开窗帘。顿时,张想起来了,他的真实身份、他的朋友、他的学校、他的家庭、他的梦……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却惊奇的发现自己真的就在一栋高楼顶层。
白云就在眼前,仿佛伸手可触。远处,初阳升起,雾霭清蒙,都市寂静。红与蓝与白与灰交融在天边一片。置身高处,城市之景一览其中。世事陈杂,皆融于眼前景而抛之脑后矣!
抬头 2020年4月11日晚
这一篇写得很有意思啊,描写得也感觉很真实,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感觉(没有太多特别符合常理的逻辑或者沉重的话题),读起来挺棒的。
其实我没有太明白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故事的结尾是什么意思?是说他还在梦里吗?(一层套着一层的梦?)还是他在现实?世事陈杂能抛之脑后又是为什么?
感觉结尾有深意但是并没有从前文中找到很强的线索……
我想表达的是梦和外面的世界有时会有一定联系,像写出难以区分梦境与真实世界之感。
写作时,我想突出表现闷热,和闷热下梦里和梦外的融合。我认为闪光点或许是最后回到现实时真就在一栋高楼上吧?
最大的问题是想要表现的事情不够清晰。最后一段还需要再解释解释。
给读者的指令:
· 我觉得这篇文章最妙的一点在于这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感觉。梦境的跳跃和感知的真切在一篇文章中完美融合,错综而富有调理,日常而不失思考。正如常言道文学高于生活。
· 缺少的可能是对中心的直接解释。只是从我的角度上讲,一篇文章的中心如若全部直接叙述就是议论文,更加理性、直言不讳;而全部隐匿对中心的解释又容易出现百家谈的现象;委婉含蓄地表达适量的主题,便可达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解释为读者寻到一个方向,隐约牵引着读者踱向作者的想法。
· 看完作者对文章的解释可以看出中心和文章的联系颇深。但如若没有这样明确的解释,我的理解可能还欠些火候。
我觉得你的梦很有故事性啊,读起来很有意思。写出了难以区分梦境与真实世界之感。
但我不太知道,最后你是梦醒了,还是梦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