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 (梦)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意识慢慢在一个昏暗的奇异空间苏醒,周围没有一丝生气,所有的景物就只是远处由大小不一的像素方块构成的壁垒。不知为何,我没有向壁垒移动的念头,我只是站在原地,静静的看着。方块是黑色的,比周围的昏暗还要暗,但是偶有一些方块表面渗着别的颜色,血红,绛紫这样本就不明亮的颜色。

不知从何时起,像素方块由小方块变成了大方块,立在遥远的地方。在原地的我感受到了一种压迫感,仿佛这些方块仿佛建立在我的心脏上。它们全部的重量都压着我的意识,我感到来自所有方向的压力,似乎想要将我压垮。我蜷缩起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视线无法从巨大的方块上移开。我想移动,发现自己没有身体,蜷起来的只是一团不可名状的东西。我开始害怕,我开始祈祷方块变回原来的大小。我的祈祷仿佛得到了神的回应,大方块碎裂,变成很多小的正方体。

不知从何时起,原本的地面碎开,我开始下坠。我无法做出任何一个动作,如果把这团不可名状的东西比喻成肉体,那么我全身的肌肉都紧绷着,没有办法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行动。我想喊,但是这片空间像是没有声音的概念,这不可名状的肉体也无法发声。明明是下坠,但是仿佛千斤的重量都压身上,下意识的想握紧拳头,但是所有的肌肉已经紧紧绷住了。也许是心脏在我的“肉体”中跳着,让我感到一丝清醒,我就这样下坠,下坠。壁垒一直延伸,伸向无限悠远的“下”。构成壁垒的方块的大小无法被形容,我认为它是大的时,它会变得更大,我认为它是小的时,它会缩的更小。失重的感受让我想起了一种情绪——恐惧。恐惧在我的意识中蔓延,我在此时也想起了一些“现实”中的事情。我明白了,这是一个梦,我应该醒来。不,应该说我不能忍受恐惧,想要醒来。恐惧像是要撕裂我的意识,将所有的意义从我的意识中剥离,我再也看不见壁垒,再也看不见自己这团不可名状的物体,除了下坠落带来的失重,唯一带有意义的事物就是“下”。

我开始想起更多的现实。我想起受伤的经历,我想起争吵的经历,我想起被指责的经历。都是负面的……

我想我的生活中需要一些正面的东西。

恐惧覆盖的意识中生长出一些勇敢。

意义和感官逐渐被我找回。

我又看见了四周的壁垒,这令我无比欣喜。这种从我意识中生长出来的微小萌芽净化了被恐惧占领的意识。这样的反转就发生在一瞬间。也许一时的孤勇就可以让人做出选择,并不是人格影响了选择,而做出的选择影响了你的人格。我被喜悦占领,放肆的从周围的世界索取着感知。

我突然看见,“下”方隐约出现了地面,由像素方块构成的,不平坦的地面。惊吓一瞬间夺走了我的意识领域,刚刚长出的萌芽被第二次出现的恐惧撕得粉碎。不要落地!不要!!我还不想死啊!!!但是远处的地面还是快速接近着我,我挣扎着,但是全身的肌肉却紧绷无法动弹。似乎存在的眼眶流露出绝望的泪水,我捂上眼睛,似乎这样可以从必定坠落的结据逃离。但是我还是从指缝中看到了地面近在眼前的瞬间。

然后

然后……

然后我突然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了,我猛地坐起,睁眼的第一时间是穿过窗帘依然照进屋内的星光照亮的凌乱被子和狰狞扭曲的手。枕巾已经被不知汗水还是泪水湿透,坐在实处的感觉让我飞快的心跳逐渐平静。

我醒了。

然后嘲笑着自己的懦弱再次睡去。

6人评论了“失重 (梦)”

  1. 自评:
    1:我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感情,我也认为能够传达出我想在这个故事中想要讨论的观点。
    2:写作时我在意的首先是讲清楚故事,三个场景,主人公在其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前两个场景的故事的意义是铺垫情绪,暗示主人公的懦弱。首先这些压抑的描写(无法移动,压迫等)是我希望能够讲这篇文章的“氛围”定格在压抑上;其次,主人公在第一个场景中没有向外探索的欲望,在第二个场景中遇到压力第一时间选择祈祷这些反应都是在暗示主人公的懦弱。我在写作第二在意的是节奏,我希望在有的地方能让读者的阅读慢下来,有的地方能让读者的阅读快起来。就像“我突然看见,‘下’方隐约出现了地面……”一段我会连用感叹号,多用短句从而尝试加快读者的阅读速度进而把紧张的情绪传达给读者。但是紧接着我希望读者能够突然慢下来,能够回味一下主人公感受到的恐惧,所以我用了两个分段的“然后”和省略号。但是我不知道这样的节奏把控是否成功。
    3:最大的闪光点是在这个故事中我给出了一个可以讨论的命题:“也许一时的孤勇就可以让人做出选择,并不是人格影响了选择,而做出的选择影响了你的人格。” 供读者思考,两次转折都在讨论人格与选择的关系,一正一反,我尽量的不偏不倚。
    4:这个作品最大的问题是描写。如果让我描写实物的话不会有困难,让我描写心情我也能讲清楚。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主人公一开始没有对现实的记忆所以用比喻时不能出现现实中的情景作为喻体,但我没有很好的代替方案。这极大地限制了我的表达。

  2. 能不能换成第三人称,把它写成一个类似《盗梦空间》那种故事?就这个场景、矛盾架设都很像闯关游戏。而这个游戏的核心精神是蛮有思想深度的。但是我不太喜欢结尾,有些失望,因为隐隐感觉讲故事时作者不要想着讲道理、我更认为作者应该想着他的人物的命运。那这个结尾我不太能接受。好像作者在把控他的人物以表达道理。而不是让人物自然走到自己命运的结局。

  3. 能看到作者揉进去的情感和背后的逻辑,从细节处表达出了人物的状态和心理,有自己的理解和探索。能看勇气与恐惧的碰撞。强烈的未知和玄幻的感觉也被推到了高点。
    文章前面多次用到“不知…“的句子,有什么寓意或者设计吗?因为这些描写时的未知加大了我想象文章中场景的难度,觉得你是不是有什么考虑。
    我看到的主题 未知的恐惧可以主导人的一切,我们或选择拼命去探索,或选择安逸在原地。

  4. 这篇文章好有深意的感觉,
    读你的文字让我觉得真的有种奇异感。
    “也许是心脏在我的“肉体”中跳着,让我感到一丝清醒”
    这句话我觉得很可
    然后整个氛围也是,好像让读者也有了一种压迫感。
    但是最后是不是可以做些改动呢~
    因为我觉得前面把人的兴致勾的很高然后突然就回到原点了。

  5. wow 你这个故事的场景好像游戏,有种很奇妙的空间感!“也许一时的孤勇就可以让人做出选择,并不是人格影响了选择,而做出的选择影响了你的人格。”这句话好有思想,喜欢。感觉你整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挺丰富的,以及从开头到感官被找回的过程很流畅
    结尾感觉虽然有你想表达的那种懦弱,但我更想看故事的结尾,想看这个人最后怎么样了
    主题是“一时的孤勇就可以让人做出选择”,感觉还看到了讨厌自己的懦弱

  6. !!意外有一种异度入侵的感觉,像是富久田保津的“杀意世界”,破碎的、压力十足的,还很有科技感,还有一些盗梦空间的感觉,这个题材的作品真的疯狂赞美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