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忘书

梦的替代写作

作者自述:第一次尝试第三人称写作。感觉结尾还需要思考然后修改(尤其是歌词的选取,可能还有更适合的段落)。

---------------------------------------

笑忘书

阿仔的日记中记到:曾经不以为然的件件小事,塑造了现在的这个复杂的我。那些模糊的经历和清晰的痛苦突然间唤起似梦流水般的童年。

放学骑车回家,到了车棚,他泊车,看着楼底写完作业在踢球的一群小男孩。他微微的对自己笑了一下,三年前他也曾是孩子堆中的一个。搬了家,上了中学,他每日放学疯跑的日子都随之逝去了,也再没起过那样的念头。锁好车,他向楼门口走去,路过院中花园,特意的停了一下,留意男孩们幼稚的游戏。突然心寒了一下,撇撇嘴,皱眉盯着看起来较大的男孩,分明是仗着个头高一头,力气大些,在欺负对立方的两个小男孩。他一边粗暴地抢着小男孩脚下球,一边争执到,“你那个打门偏的,不算是进”,然后猛的一脚向着对方的门踢去,吼着“这才算进,几比零了!”索性那重重一球没有砸在门前小男孩身上。阿仔的记忆突然被唤醒。

“阿仔,阿仔,哈哈哈哈哈,下午我们还继续玩piu~piu~打枪游戏好不好?!”“当然好啊!阿杰,你那个比枪的姿势不对,应该这样。”

从回到幼儿园小楼的教室中起,阿仔就盼望下午的外出时间赶紧到来。吃午饭时,他很快的把不锈钢碗里的米饭就着黄瓜炒蛋还有什么吃下去,塞的满嘴都是,想着外出,呵呵的傻笑着。

睡午觉可能是这完美一天中最难熬的一个小时吧。阿仔躺在床上,心理很是害怕。幼儿园最难熬和最可怕的事情都在睡午觉的这一个小时里发生。第一件就是,午觉时间——不许谈天说话,不能去厕所;第一个还好,可…可是,老师越是说这个小时不能去厕所,就越忍不住,要是午饭的时候在多打一碗汤,就真的麻烦事了。恐怖的事,说起来也倒霉,正好这个月轮到阿仔睡在最头上一排靠墙的上下铺,而刚好那个床的床头有班级新闻板。最近,不知道什么地方大地震,新闻板上全是受灾的图片和新闻。阿仔一想一个激灵,从来不敢看,所以也说不清上面的照片是不是血淋淋的。尽量不去想家里电视,天天播报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的各种恐怖天文数字。他只好背冲着墙紧紧的裹着被子,动也不敢,挺的直直面冲着教室的另一面。

好不容易把一天中最灾难的时间以,及下午无聊的背诗时间熬过去,总算可以外出了。他站在队伍中,想尽办法想往阿杰旁边靠,可是他和阿杰中间隔的人实在太多了。到了楼下,阿杰没有搭理阿仔,而和阿星开心的说着一会我们藏在哪,他们准找不到。

阿仔想着他忘了吧,但为什么不理自己了呢。闷闷的独自走向石桌,坐在石椅上,胳膊搭在桌上,用双手支着头。阿仔看着他们,一组组的游戏玩伴,无所适从,难掩的失落和伤心。阿仔尽自己所能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好不让自己哭出来。突然另一组的一个女生,似乎在玩扮演游戏,任务似的过来打招呼,阿仔也勉强的挤出个微笑,回了句什么,但没等他说完,那女生已经转身回到人群。在石桌不远处的长椅上两个老师好想激动的聊着什么,身边一切的声音嘈杂,没有人关注阿仔,又似乎有一万双眼睛盯着阿仔背后,可怜的看着这无助的孤独者。不过,好在,世界对阿仔很关怀,只黑暗了一个下午。转过天,阿杰一早便和阿仔打了招呼,继续玩耍,似乎昨天什么都没有发生。是啊,对于那样小的孩子,不知道那是什么,天塌了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几天之后,谁还会记得那一个小时的不愉快。

幼儿园毕业以后,阿仔和阿杰的联系并没有断,更确切的说是家长的友好关系使得两个孩子继续一起玩耍。两家人一起去香港迪士尼,他们一起做了星云飞车,而后又一起上了英语补习班。但随着小学的不同,英语班的更换,他们不再有联系。四五年后,在某个补习班,他们又见面了。当然那面孔,四年间比看父母的时间还长,怎可能认不出。阿仔心理没有波动——他是阿杰,个子高了。阿仔坐在了阿杰旁边,教室后方的座位上,没有交流。课间他们互相问了近况,没有留电话和微信。就此这段陌生的友谊结束了,他们真正的断了联系,又或许很久的以后还会见面。

童年总是快乐而无忧无虑的,青春总是肆意的,阿仔后来的朋友和他说“不管多老,每个人都爱着18岁的时髦。”虽然还未经历过被无数人描述的美好的不能再完美的18岁,阿仔还是不自觉的呵呵傻笑点头表示赞同。

但目睹踢野球的、不和谐的那晚。阿仔写完作业后,留着台灯,没有马上睡觉,静静的呆坐在书桌前,用双手托着头,回忆小时候,开心的,崩溃的,严肃的,种种的小事。阿仔静静想:小时候不识字,家里收到汽车违章罚款单,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巨变,自己可能真的会被卖了和街头乞丐一样沦落。小时候,地震、洪水的灾难图片幸好没看,看了不知道会不会留下疑似今日名叫抑郁的病根。小时候也不知道那件窘迫的小事会被记那么久,幸好当时大家都还小,没有行为意识,也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是再大些,到了小学高年级,这样的冷落,算不算是校园“冷”暴力。随后阿仔拉开书桌旁的第二层抽屉,从各种稿纸信纸下,翻出抽屉最底的小本,翻开崭新的一页,记下了:小时候快乐并不比长大了多,小时候把一切都看得很重才是真的。曾经吃颗糖的快乐和忘记交作业的窘迫如今再不会看的那么重,这才是长大的变化吧。继而阿仔打开他的小MP3,里面传出有点揪心的笑忘书。

没 没有蜡烛 就不用勉强庆祝

没 没想到答案 就不要寻找题目

没 没有退路 那我也不要散步

没 没人去仰慕 那我就继续忙碌

……

阿仔的上一篇日记还是半年前写的。不知道下一次感触他的事什么时候发生。

MK

 

注:斜体字为笑忘书歌词

7人评论了“笑忘书”

  1. “没 没有退路 那我也不要散步
    没 没人去仰慕 那我就继续忙碌”个人觉得引用歌词挺好,写出了无奈与希望,“不管多老,每个人都爱着18岁的时髦。”认同这句话,虽然未到18岁。

  2. 自评:
    1.幼时的小经历对他性格等的影响,让他对于周围的一些人事有感触和思考。幼时的感受好像经常被忽视(或者有时当玩笑或想掩埋),但好像这是构成每个人性格的起始。因为他的经历,使得他关注一些事情,而又会被触动。
    2.最在意表达感受。
    3.里面有一些思考或者说表达(在歌词前),有很多的感受(在幼时的叙事里),尤其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很充沛的情感。
    4.最初构想的是把幼时遭到不理会行为时的伤心和无助,却又极力抑制时的无所适从写出来。但真正写的时候写了比较多的事件,又加入了另一些想法,例如:小时候的情感很充沛,长大后就削减了等等吧。不知道是不是事件没能很好的带动读者的情绪,然后文章会不会整体有些碎。
    还有文章开头的句子,感觉不像是日记了会出现的,怎么开头能更自然的带出。
    最后是歌词的问题,我感觉和文章的贴合度还是不太好,还得在整理修改。

  3. 故事有意思的地方似乎就是从这件小事又“有的没的”牵连起童年少年时期的其他事情,它们彼此呼应。
    但是问题似乎也在这里,这个呼应不太清晰。
    个精感觉核心的那件事情不够清晰。可以把它缩短(中午午睡之类)、然后把这个事情的核心放大。一开始阿杰和阿仔约好那里写得不起眼,所以后来阿仔的失望似乎无迹可寻。如果沿着阿杰的相约——阿仔的盼望——失望再捋一下,你最看重的阿仔的感受(的确是故事里最重要的地方了)似乎能表达得更明确。现在有些散。

  4. 1.有趣的地方:阿仔阿杰幼儿园前后的故事
    2.问题:你希望写出来的阿仔的形象是那种很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吗?
    3.你对成长的看法 应该是想表达长大以后生活的苦涩吧

  5. 很琐碎却有很有意思的日常向生活,令我感到很有趣的地方在于幼儿园时午睡。好真实…不过我是反过来上厕所无所谓,不说话要了命….咳咳。不是疑问,比较好奇阿仔听笑忘书时候阿杰会干什么?会不会恰巧也再听,或者街上遇到啥的…..然后感觉这个文章平常的背后有些心酸,作者的文字很简单,却表达了细腻的情感。成长本身是复杂的过程,但短短一篇文章却有着两个好友知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友谊淡了,记忆却还在,也许友谊没有断,但是却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6. 俞舟南-张新月

    看到是《笑忘书》就愉快地点进来了,之前MK告诉我是一个第三人称视角的故事,所以一直就很期待。语言风格还是我超级喜欢的晓畅的文字【每天都在吹这个神仙文笔(笑)】通过回忆和日记让人感觉有一些年代感,像有些泛黄的胶片,虽然有些细节已经模糊,但是反倒有一种朦胧美。故事情节虽然没有一波三折,但是感染力很强,让我想到童年的伙伴也早就断了联系,也是有些揪心吧。感觉作者是在表达一种对于逝去的事情(友情,童年?)的一种追怀吧。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