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医院的病床上,老人已经昏迷了,医生准备给老人插管,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医生,我爸爸还有救吗?”“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论上可能性不会很大,因为他的自主呼吸能力已经没有了,呼吸机只能尽可能地延长生命,具体情况还有看老人自己的反应吧。”
自从昨天老人因为脑溢血被紧急送来抢救,家属们就一直焦急的在外等候。病房里的设施很齐全,有氧气罐,有呼吸机,好像有了这些装备,就有了平安度过的保证,医院就有了傲视群雄的资本。老人昨天早上突发脑溢血,紧急送往附近的一家医院,这家医院是市区一家大医院的分院,在当地很有名气。医院在家属没到来前毫无反应,就让老人躺在担架上,直到家属来到医院,办妥了手续,才送进去抢救,老人刚来得时候还有意识,努力睁大眼睛盼望着得救,可现在就那么安安静静的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走向死亡。老人最终还是去世了,那么多先进的,象征着无限希望的呼吸机,不过是通向死亡的过场。
片段二:医患矛盾最近很紧张,这不,小张刚刚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昏厥了,一送医院,家属就围上了。“大夫,我最近看那些昏迷的都用了那个啥,最近你们医院新从美国购买的GR-600呼吸机,我们家孩子是不是得用上那个,你看他都这样了,你们赶紧啊!”“阿姨,您先别急,小张的情况我们先要做一些…….”“检查检查,又是检查,你们能不能利索点,再检查我们家孩子就快没了,我挂的可是特需号,难道还不能用上你们这个最先进的东西?“这种情况我们先前也处理过,您不要担心。我们医生都是很有经验的……”“我看过太多这种情况了,你们医生就是太理性,太客观,完全没有一点感情,总之,你们要是不赶紧把这些高科技的呼吸机什么的给我家孩子用上,我就要投诉你们!”呼吸机,好像就是个必须的保证,好像医生没有用些仪器,就是对病人的不负责。高科技的仪器代替了医生的作用,家属关心的不再是医术,而是机器。
片段三:李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有哮喘,夜里睡觉的时候经常会喘不过气来。他的老伴担心李爷爷会呼吸骤停,就给他买了呼吸机,让他睡觉前带上。
“老头子,这是我给你新买的呼吸机,你带上它,以后睡觉就不用担心呼吸骤停了!”老伴拿着刚到的呼吸机,迫不及待的就要给李爷爷带上。“去,去,去,这是什么东西,我看咋小区溜的那些大狗才带这玩意。你又这样,好好的东西不买,非要买这破玩意。”老伴很委屈,她想了好久才买的呼吸机,李爷爷数落了他一顿。她拗不过老伴,只好随他的性子。呼吸机李爷爷看了一眼,就搁在一边了。
几年后,李爷爷的老伴去世了,他也八十岁了,一天晚上,他的哮喘又发作了,就在他喘不过来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老伴给自己买的呼吸机,他挣扎着爬下床,把呼吸机套在自己的嘴上,过了好一会儿才渐渐缓过去。他看着呼吸机,想起了先他而去的老伴,呼吸机承载着老伴对他满满的爱。
片段四:“爸爸妈妈,你们别吵架了,求求你们”“儿子,你给评评理,你妈这种败家媳妇,你说能不能要?”“别听你那个混账老爸的,天天吃喝嫖赌,你看喝成什么样了,还有脸回来?”“好男人哪个不能喝酒?男的不喝酒像什么样!”“得了,咋俩谁也瞧不上谁,离婚!”“爸爸妈妈,你们别这样,听听我说”“妈妈,你生我的时候,戴着呼吸机,躺在病床上,爸爸在旁边看着你,照顾你,当时你们多么幸福。”“爸爸,前几年你做完阑尾炎手术,戴着呼吸机,插着管子。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连病床,呼吸机这些冰冷的机器都能够见证着你们的幸福,难道我就不能看到我们一家人永远幸福下去吗?爸爸妈妈,生活要多包容,如果你们有时候有些想不通,就把我当成呼吸机吧,当你们被压的喘不过气来,我可以帮你们打开心结,疏通你们的心情。”
前两个作品我比较喜欢,因为我觉得在这两个情境中意象运用的比较恰当,选择的意象与场景比较符合,后面的两个情景比较生硬,与这个词的本意有些出入。
我在网上发现一些体育论坛里呼吸机一词很常见,因为一些运动员表现不好,被网友骂得不能呼吸,这种行为被称为拔掉某人的呼吸机。
酱
呼吸机的确是属于医院的,故事里它们的出现很自然。但是在用法上,希望能看到屏幕上心电图的绿线、听到呼吸的声音、看到乳白色的管子…… 否则,现在每个故事几乎都会用呼吸机“点一下题”,却“看不到”呼吸机,这个点题让人感觉有些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