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ren of War》
拍摄者:David Seymour
于意大利,1948
照片中正对着镜头、年龄偏大的女孩:
天刚蒙蒙亮,屋子里没有什么光线,你甚至可以看到天际的启明星。和以前一样的场景我再熟悉不过,躺在床上都知道窗外是什么样子,只不过,侧头望向窗外的时候,天空比以前似乎明亮了一些。
把压在自己腿上的米菲轻轻搬开,昏暗的房间对我来说仿佛永远有一盏灯挂在天花板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供不起一盏昼夜明亮的灯,为每个卧室都买灯实在是太贵了。
帮修女妈妈准备好孩子们的早饭,皱着眉头看着厨房里不多的食材,“这可真不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咬了咬下唇,靠在橱柜上,黄色的灯光洒在我的鞋上,我努力让自己被灯光包裹,而不是被黑暗弥漫上脚踝,手掌抵在太阳穴上,我仅仅在这种时候让自己去苦恼——战争刚刚结束,太多的孤儿被送进了这里,哪怕政府在积极运作,物资也依旧短缺,食物、药品、保暖的衣服,哪一个不是城里的人们急需的。
把脸埋在双手里,汲取着手掌上黄油的一点点香味,在没有人听见的清晨,我才敢轻轻叹息——“该怎么办啊。”
我是孤儿院里最大的孩子,作为孩子们除了修女妈妈外最依赖的人,我是不能在他们面前露出无助和恐惧。
我的眼睛透过指缝,看到我的鞋上蹭了些泥土,听说,今天会有摄影师来拍摄登报用的照片,这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一些捐款和物资……希望如此。
今天天气很好,拍摄很顺利。
大概。
毕竟我以前也没有被拍过照片,更没有拍过照片。
我不确定,实际上在我看来我们只是和那位和蔼的绅士打了个招呼,然后和以前一样修女妈妈和我带着孩子们在废墟前的土地上做游戏——毕竟我们可没有什么游乐园,公园也没有!我唯一做的事大概只是在孩子们看到相机害怕的时候安抚了他们,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仿佛忘记了那位来拍摄的西蒙先生,我想这大概就是那位绅士想要的效果——虽然我表现的有些糟糕,西蒙先生大概看出我很紧张,他在拍摄完后告诉我照片非常棒,肯定会被登载在报纸上并作为战后募捐的宣传图之一。
谢天谢地,上帝保佑孤儿院和这位好心的先生。
希望明天会更好。
一定会更好的,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战争更糟糕的事情吗?没有,一定没有。
摄影师视角:
“不用紧张,这是摄像机,不会吃了你们,”我举着摄像机对着孩子们微笑,“它会为你们快速地完成一幅画。”
孤儿院的孩子们有些紧张,修女温柔地摸了摸其中几个孩子的头:“西蒙先生只是来拍几张照片,这些照片可以帮到我们的。”
孩子们还是躲在修女和几个大女孩儿的身后,其中一个短头发、看起来在孩子们中广受信赖的大女孩儿出声说道:“西蒙先生的照片会被带到国外登载在报纸上,如果效果理想的话,我们会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捐助。”她的声音平缓而悦耳,稳重中却忍不住流露出了一丝期待。
“请放轻松。和你们以前一样就好,不要在意我。最好当我不存在吧,”我笑了笑,对那个女孩儿和你、修女解释,“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展现出最自然和真实的一面,那样最打动人。”这里不是我走过的第一个孤儿院,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我走过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德国,现在来到了意大利,记录下这些战争中的孩子们。
孩子们在废墟前的土地上玩耍,阳光洒在他们身上。
洒在他们身上就该是阳光,而不是鲜血。
我看到了太多经历了战争的孩子,吃不饱的孩子、生病的孩子、没有家的孩子、愤怒的孩子,以及眼睛里依旧闪烁着光芒的孩子……
总要有人把黑色的幕布撕开,让阳光照进来。
那么,尽我微薄之力,让更多的阳光照到更多的孩子吧。
“照片非常棒,肯定会被登载在报纸上并作为战后募捐的宣传图之一,”我听到自己这么说。
“上帝保佑你,先生,原谅我词语贫乏无法表达我们对您的感激,但您永远是全孤儿院的恩人。”
拿到报纸的人:
“亨利,早晨的时报看了吗?今天有一份西蒙先生的摄影,”缇娜在晚饭的时候突然停下刀叉,问到。不大的房间里,餐桌边坐着两个人,被这位美丽的女士问到的亨利也就是她的丈夫我吞下口中的食物,抬头回答道:“没有,亲爱的。怎么了?”
她起身从架子上拿下一份报纸给我看:“是战后募捐,亲爱的。一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我就发自内心地悲伤。我们没有饱受战争的苦难,但这些孩子们却失去了自己的家。最不应该被伤害的人,却从战争中获得了最无法挽回的伤害。”
我放下了刀叉。报纸上有着一个个孩子,有的孩子穿着破旧的衣服、有的孩子在抢吃的、有的孩子在废墟上、有的孩子在小巷子里捡垃圾、有的孩子在医院里、有的愤怒、有的悲伤、有的微笑,我看到一张照片里是一群孩子在废墟前做游戏,有个女孩儿正对着镜头看。
我们并不富裕,实际上还房贷让我们两个人都很疲惫。
但是我依旧握住了我妻子的手说:“缇娜,我想我们可以等晚一些买车,但这些孩子们可能不能等太久。”
“哪怕不是很大的数目,我们也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作者阐述:
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感受到了强烈的反差感,一群孩子们在战后的废墟上做游戏。这篇习作整体上的基调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明天会更好的,因为阳光照进来了。”
矛头一致的正能量了~
感觉第二和三视角略有些空洞。西蒙先生不需要解释,或许他关注更多的是孩子们唱的童谣、某个孩子的表情、裙子前襟绣的小花,以及废墟形状有点像童谣里的老狼或者兔子。第三个视角,我也会觉得有些个人信息更好,比如照片中一个女孩的样子让夫妇俩想到了隔壁消失的犹太小女孩……
视角之间切换很自如,每一个视角的情感、态度都不一样但是都很真实。三个片段的主旨都很正能量,看完之后很感动。我个人感觉第三个片段可以添加一些夫妇二人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