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原本无话不谈的闺蜜因为一张照片而形同陌路。
这是这座城市里唯一的一座教堂。
与欧洲的建筑方式不同,这座教堂没有采用哥特诡谲的风格,而是洛可可。而这座教堂也不是天主基督之类的供奉地,而是存在着一个没有名字的信仰。
依旧是烈阳高照,没有下雨也没有刮风。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今天格外安静,大概是因为9月份还有些热吧。
一身白裙的女孩捧着一束风信子,轻车熟路地穿过灰蒙蒙的高楼大厦。同样灰蒙蒙的人群躁动着,洁白的15岁女孩显得格格不入。逆着人流,她一溜烟钻进教堂。
女孩是这里唯一的访客。
她将一张照片放在花架上——这里本应该是摆花的地方,但女孩每天来放上的,都是一张照片。她喜欢和神分享自己的生活,就好像神是她的闺蜜。
像每天一样,女孩理了理白裙和耳边的碎发,诚恳地站在神像面前开始祷告。她嘀嘀咕咕祷告了一阵时间,把一切重要的不重要的都说了一遍。
“……我的神啊,希望您能听到。”
女孩结束了祷告,抬头注视神像空洞的眼睛。这个神灵,是女孩唯一的朋友。外面的世界是灰暗的,大家都低头赶路,好像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虽然各忙各的,但是目标似乎都一样。他们没有意思,女孩认为,他们都只是顺应时代做事而已。
但教堂里就不一样了,这里充斥的是圣洁和虔诚。女孩是这个世界的一股清流,灰尘里唯一干净的白色,和教堂一样。
带着无从而来虚无缥缈的满足感,女孩转身准备离开教堂。
“我有话要说。”神主动叫住了她。
女孩狂喜,神在说话呢。
“我们的关系,用人类的话来说,叫闺蜜吗?”
“嗯呐,是的呢!”
“你今天的照片,是什么意思?”
“是耶稣!那个教堂不允许拍照,但是我为了让你看到,偷偷拍下来啦!”
“你很喜欢?”
“是啊,蛮壮观的。”
“你既然不忠我,就不要再信仰我了。”
洛可可风格的教堂以白色和粉色为主调,少了金属和黑色的光泽。但窗户依然是彩色琉璃,阳光斜射进来,洒在瓷砖地板的时候像堕落的彩虹。
——女孩的瞳孔骤然放大。
好突然。
……神,这是要……抛弃我吗……?
大天使加百利啊,六翼炽天使撒拉弗啊,智天使基路伯啊,你们也听到了吗?千真万确,神……说了这样的话吗?
无法描述。
——甚至没得商量。
她抬头看着天花板。除了落满灰尘的水景吊灯,和教堂上满脸悲悯的圣母天使,什么都没有。还留着那么大片的空白,等着自己去填补辉煌壁画,现在都没有意义了。
女孩的信仰轰然倒下,不带起一丝硝烟。
终于也要变成灰色人海里的一滴浪花了。
“好。”女孩回头抬脚迈出了教堂,白裙旋转出的完美弧度也看不出留恋,亦或是许些难过。琉璃再美,也终究只能折射堕落的彩虹。
鲜艳,明亮,压抑,没有共鸣。
——3年后。
玻璃橱窗前驻足的女孩今天刚好成年,她在给自己买礼物。
“小姐,买一条长裙吧。”店员挽着她的胳膊,为她精挑细选,试图推销出去这条昂贵华丽的长裙。
女孩看着那条裙子,它确实漂亮。这是一条雪白的百褶连衣纱裙,一层一层的蕾丝花边,繁复却不显得累赘。光彩夺目,橱窗里的其他裙子都逊色了下去。
“小姐,试试合不合身?”笑容堆满在店员的脸上,照这架势,今天能赚一大笔了。
她浅笑:“抱歉,我不喜欢白裙,带我去看看其他的吧。”
作者阐述: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脑袋里蹦出的都是狗血偶像剧情,那种女生们为了一个男生而吵架昏天黑地的。但是我总觉得,写那种就算真的很精彩,也不会太有意思,所以我很大胆地选择了这个几乎毫不沾边的话题。怎么说呢,我想表达的不是女孩和神之间的感情破裂或者神的无理要求什么的,而在于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他们变成灰色,变得默默无闻,是因为他们曾经的信仰和梦想倒塌了,没有坚持下来。而女孩“由白变灰”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的代表,她能否改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迷茫。
感觉构思的很不错呢,要是能再长点就好了,感觉女孩和“神”决裂的好突然,她不会尝试挽回一下吗?以及她为什么要拍耶稣?神和耶稣的关系?
???
首先主题好棒!而且挑选的情节好巧妙,形同陌路不是普通的分歧、而是一个人和她(曾经的)信仰之间的关系破灭。
然后转折短而有力,很有说服力。以及我觉得“洛可可风格的教堂以白色和粉色为主调,少了金属和黑色的光泽。但窗户依然是彩色琉璃,阳光斜射进来,洒在瓷砖地板的时候像堕落的彩虹。”插进的这笔场景好棒。让讲述稍微停顿了一下。让我们可以做准备去接受下面的危机-高潮部分。
前面的伏笔,个精感觉可以更多一点点。“空洞的眼睛”这里可以展开一小下。
去呼应神后面的那句话。
结尾也好巧妙。
虽然有一点点“跳跃”。如果写一笔驻足窗前的女孩穿的是什么(比如:灰色裙装,虽然优雅或者俏皮,但是灰色的),哪怕就一笔,我感觉前后连接会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