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场景的提示性问题:
1、名称
电影院
2、地理位置
南极的一个小村庄里
3、大致面积
能够容纳15人,比较小
4、存在的时间/历史沿革
近代,发明了电影投射机器之后,去南极探险之后
(人类世界)
5、建筑特色
简易的小屋子,深色的砖,外观是方形的。这个电影院就是一个原先的旅馆改装的,因为客人少。周围地上都是白色的冰,屋檐上面的冰锥滴着水,最上面有一只鸟筑了巢。
6、内部格局
前面是一个荧幕,后面有一排沙发,上面裹着动物的皮革毛发,左右手有各有两个烛台,中间是一个矮茶几儿,上面放着点儿零食,和扑克。后面有一个投射机。蜡烛灭了以后可以隐约看到侧面厚厚窗帘下窗户透进来的亮光
7、文化
节奏很慢,很快乐,很艺术,很温暖
8、出没的人(居民、职员、其他……)
人的种族/民族/阶层/性别/思维特征……
……
当地的居民,来旅游的客人。闲暇时候来到这里。又渔夫,又村长,又远道而来的摄影师,又来旅游的情侣,当地的向导,南极科考团,司机(驾驶狗的那种)他们晚上聊着天,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成果,可能语大家都不是很通,但是仍然凑在一起,打牌,喝酒,唱歌,看电影。
(自然界)
5、地貌/地质构成
6、气候
7、季节性变化
8、植被 动物 习性
……
9、发生过的大事
曾经大家在电影院睡着了,结果蜡烛把窗帘点着了,起了大火。好在人们在被烟熏醒了,终于扑灭了大火,
10、它外部世界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地理……)
外面是这个小镇的其他房屋,周围是冰,在几百米下面其实就是冰冷的海水了,南面是一座雪山,北面是一马平川的冰面,晚桑会有极光和流星,还有满天星空。
11、其他
南极电影院
自从1911年的科考团首次登陆南极,80年之后,如今这里,在地球的最南端,也开始发展着旅游业。人们在南极搭建了一片居住区。起初在这里,人们的生活很单调,所以人们后来在一个小山坡上搭了一个小型的电影院。
每年的夏季,每过两周,会有轮船载着新的科考团和旅游的人们来到这个小镇,带走一部分人,因为这里实在容不下很多人居住。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定量的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木炭等等。
星期三的下午四点,王娜带着她的儿子安安准备坐船离开这里了。但是他们等了很久,船只还是没有来。等待的人基本都走了,除了王娜和他的儿子,他俩一直到了下午六点,可还不见船只的踪影。
突然,乌云从身后突然笼罩了过来,像一个巨大但手掌,要拍死等待的人们。居住区的站长告诉大家海上刮起了风暴,目前仍然联系不到下一班的船,风暴已经登陆了,命令大家赶快回到自己原来的房间做好应急准备。
坐车回去,但能见度太低,周围全是白色,开了十多分钟,手指已经冻僵了,但路还是没找到。“只能先去那个房子了”王娜戴着儿子开车冲了上去。
王娜摸索着这个房子的门,围着屋子转了一圈,这是个四方形的房子,但显然已经被埋住了,漆黑色的墙壁和远方的乌云融为一体。王娜收拾了所有行李和车上的物资,敲开了积雪堵住的门,让儿子先钻了进去。
更黑了,但是这个黑要比天上的黑要有感全感。房子里只有几个小椅子,和一个投影仪。“这是什么?”安安无意间打开了这个投影仪。屋子里没有灯,只有几个熄灭的蜡烛。
“别瞎动!”
突然整个屋子亮了,投影仪里面播放出了《美女与野兽》这个电影,还有声音,投射在一面墙上。
“妈妈快来看这个!” 安安兴奋地说。
“快给他关了,看什么看!”
“好看嘛,你陪我来看吧。”
“算了吧,你留着吧,就当是个照明,这里面也没个灯,真是的。”
不敢烧柴火取暖,因为怕氧气耗尽而中毒,只好冻着。王娜翻出来了自己所有的东西,食物只剩下几包面包和牛肉干了。“别别别,别就只剩下这些了……” 她跑到窗户根儿前,听到外面暴雪的呼啸。雪已经满到窗台了,再过二十分钟,窗户就会完全被雪覆盖掉。
“我去!!!这个屋子里难道什么都没有嘛!几个破椅子能有什么用”王娜狠狠地踢着了屋子里的椅子。
“妈妈你怎么了,快陪我看一下,这一段坏人来了,我有点害怕,快快。”
她看着安安,一个人坐在地上,殊不知可能是她最后一次看电影了吧,“我来了宝贝,别怕,妈妈在”她跑了过去,把安安搂在怀里,抚摸着她的头发,“别怕,电影里的都是假的,没事儿有我在。”
“嗯,但我还是害怕,那你还是要陪我一会儿。”
“好,没问题。” 王娜看着自己的女儿,悔恨自己带她来到了这么危险的地方,“别怕,会是个好的结局的。”
电影院里越来越暗,窗子里仅存的一丝光亮也终于被埋没了。王娜的眼角积存着等待许久的泪水,但她马上又把它们抹掉了。她的后背很冷,因为她没怎么吃东西,牛肉干都留给了安安。她觉得她的心也被雪埋住了,也只有安安能够提醒她的心要继续跳动。
电影结束了,野兽变成了王子。字母还没有播放完的时候投影仪已经没电了。屋顶这时漏出了一丝亮光这时才显得格外耀眼。妈妈把椅子垒起来,把房顶敲开了。
雪已经停了。
作者阐述:
想表现一种在暴雪天被孤立的母女俩在电影前最后的一幕,想表达母亲的那种坚毅。电影院一开始是她们的庇护所,但进去之后却像是一个牢笼,孩子不懂事,大人看不进去。最后终于得救。写的还是比较仓促。一开始想的南极的电影院是因为电影院总是空调开的很冷,但有时很温馨的一个地方,想到了这个故事。
赌神的作品一直都有暖暖的“灯火感”。
嗯从我个人的角度,作为一个“场景习作”,再加入一些对电影院内部的描写会更好。
一点小小的想法,因为放的电影是美女与野兽(虽然不知道看的是哪个版本),进行描写的时候,把电影院的黑暗和电影里的野兽勾连起来,最后光明照进屋子的时候,我是很期待能看到对于阳光随着屋顶的敲开而一点点洒进电影院的每一个角落的情景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你可以看到电影院里古早破旧的物品,像是被封尘已久的书籍被人翻开。
“她看着安安,一个人坐在地上,殊不知可能是她最后一次看电影了吧。”这句话,稍微有一些些的违和感,一般没有母亲会有这种想法吧,从一个母亲出发,这种时候绝望或者自责,但不会有“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是最后一次电影”的想法吧,从我的理解这句话带有一定的“旁观者”色彩,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赌神没当过妈妈吧(?)。这种时候用类似于“我的安安,我亲爱的孩子,她还那么小,她现在还笑得那么开心…”可能会好一些,如果是一个脆弱一些的母亲可能会因为孩子不理解情况而绝望加剧,但应该最后都会变成类似于“哪怕我死在这里也要让我的安安活下去”的决绝?(此处瞎猜)稍微修改一下可能会比较好。
电影和小屋环境的呼应这个建议真的是??……简直空手套白狼,只要加上,会给故事增添多一重的色彩和叙事张力。
妈妈的那句内心独白,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妈妈说自己(facepalm),还是白东海的理解更准确。我觉得作为妈妈也不是不可能这么想,但前面就得铺垫这个女人的心理状态和母女之间的关系~
“南极的电影院”这样组合在一起立刻就有了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虽略有仓促,但母亲的性格刻画的还是有触动的。庇护所与牢笼,以及最后获救,温暖又孤独的场景诞生的故事。
?‘温暖又孤独“在点子上了
故事虽然写的比较简短,但很能看出妈妈对于孩子安安的爱。如果能更多描写电影院本身就更好了,因为实际上读起来我不太能想象出来这个电影院是什么样的。
南极电影院是很好的点子?,我尤其喜欢“文化“方面的设计——“节奏很慢,很快乐,很艺术,很温暖”~
赌神可能还是不太清楚作为母亲的人的心理状态,所以故事线有些模糊。她怎么从一开始的绝望,到和孩子互相支撑(孩子的存在本身对于她就是一种支持吧),到终于盼到希望来临,这本来应该是非常有戏剧性的情节~
以及,”雪“一直在王娜视线中的,而且是她们受困的关键因素,不写几笔说不过去。雪暴的迅猛、雪的质感、风的声音和力度……都是一定会被王娜感知到的,让她权衡逃出生天的可能性的。
《美女与野兽》也是,这种早期迪斯尼动画片自身的娱乐性,会和屋内的现实形成很强的冲击。它的画面、音乐,都可以拿来呼应屋内压抑但还有一线生机的漫漫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