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外观
我的橘子不例外地是黄色,那种橘黄是如果被放到阳光下观察,便会变得盈盈地通透的颜色。在它上面覆着白色的,均匀的细网,没有了它的橘子是完美的,但又是不美丽的。它罗织在一片橘红之上,如霜雪临于夕晖,又似东北岁初结的窗花,凝在窗面上。那透明的窗户里透出写煦暖的黄光。
二、(吃掉它的)听觉
其实在听觉上的体验不像其他那么美好,因为通过传导听到自己咀嚼它的声音,有点像恐怖片音效的3D版(汗)……
三、嗅觉体验
初闻是刺鼻的。闻惯了发酵的面包与奶糖的鼻子,总是有些不习惯于此,但若不急于离开,就有新的味道袭来。那大约是清晨的露水与宫阙中的香花的味道。那香的味道不是严肃的,不是柔美的,而是清新的,像青草间笑着的孩子。
四、触觉
橘子摸起来像皮肤,比较软,大多时候都有些凉意。只是这皮肤老化的速度有些过于快了,放上几小时,就失却了大多水分。不知道为它做些保养会有用吗?
五、开动^^
能感觉到那种水分溢出来,甜味传过来,而最后都流走,剩下些无味的表皮的感觉。总之,终于吃到它时像是尝到琼浆玉露。
六、小故事
第一次明白“哥哥”这个人是谁时,我三岁,但他已经十五岁了。我不敢直呼他的大名表字,但我知道他叫赵珣之。公子如玉,形容哥哥不太妥。他可算个读书人,但全无沉静的气度,最好下溪看鱼,上树观天。
记忆还依稀模糊的时候,哥哥总是带我到溪边去。我说,邻居家的王三哥哥抓鱼,你怎么不抓?他笑着回答,我都多大了,而且,你不觉得天天跟这些鱼儿见面更有意思?我蹲下来剥莲蓬,一边剥一边想:哥哥真是个奇怪的人。
我拿渔网招惹他,说:我要去抓鱼了。他在溪边不为所动。我大摇大摆地拿着网子往溪边走去,和他擦肩,渔网一股力道之间就到了他手中。他举着渔网,望着我先是一本正经,而后忍俊不禁。他跑开,举着我的渔网,边笑边说:追不到,抓不着……
等到我记事清楚了,哥哥也很少去溪边了。小时候有一棵老树长得高大,他总在晚上带我爬上去,双手交叉为枕。那些晚上的星辰像长河流转,璀璨流光。却也就是在这时,哥哥在书房中的日子突然多了,陪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的时间少了。我远远地看见书房里的哥哥,他常常看着大树和小溪,有时也看着我。
后来我明白,哥哥要去考试了。我夜半醒来,他的房中总是隐隐地亮着灯。我迷迷糊糊地去给他拿些衣服,他望着我和我说话。哥哥的眼睛总是红红的,好像包蕴着很多想说的东西。然而哥哥总是终究不说什么,也许是太累了。偶尔在白天看到他,他很少再笑了,眼睛暗沉沉的,总是望着脚下的前路。坐在溪边的已经只有我一个人,我想,哥哥那么累,为什么还要学习,要考试呢?水里的鱼冲我吐泡泡,它们也不懂。
小十年后,我送他进京为官。看他加冠头顶,身着朝服,纵身跨上大白马,可我以袖微微掩面:我总不希望哥哥去做官,他可去游遍四野,可去纵马江湖,甚至可去从军一行,但为何执意进京?转念一想,或许这只是我不愿哥哥离开自己吧。目光中他踏踏北行,离开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家乡,离开长堤、烟柳和小溪,越来越远了。
又几年后,哥哥回来了。他乘着大轿,进家门将父母长辈一一拜过。哥哥更瘦了,更像大人了。看着他行礼,谢父母之大恩,我总感觉这情景有着见过千万面的陌生。眼前的赵珣之不再会言谈不着边际,确实是更沉稳。但是我转过身去离开,他更像身上的朝服,而不是陪我玩的那个哥哥了。
哥哥走到哪里,那些随从就跟到哪里,哥哥来见我时也是这样。哥哥命人备好茶水,问我最近可有什么喜欢的东西云云,我的话语却零零落落。晚间哥哥自然让人打点好了宴席,桌上山珍海味林林总总,爸爸妈妈喜笑颜开。
往后余年,一次大婚,一次乔迁。我有时望着北方惘然,也只是转瞬之后又投身于家务琐事之间。孝敬父母,事奉丈夫,料理家事。几年后,听闻哥哥要去南疆,在途中病逝,时年四十又三。我饮泣半个晚上,北望十余年,哥哥回到了原先的树顶上,看星星或者是照亮那个村落。
拜望哥哥的墓地,那四周长满青草。清风拂过,点亮零落的碎片:哥哥带我去溪边,走一条很长的路;我和哥哥爬上大树,星辰在头上闪耀;哥哥骑上白马,离开家乡,若是年少的我,一定不愿看到哥哥那样,但长大便明白,哥哥若不进京为官,家里的生活很难保全。人之于世,大抵像浮萍之于江河,浮浮沉沉,怎由自主。
哥哥,那个曾经会咧着嘴笑,叫我的名字的人,用灵动换来厚实的外壳,用清香换来静神的沉郁。我总觉得哥哥还在溪边或是树上等我,这一次,他不会再去京城了。
七、作者阐述
昨晚动笔时想了一段时间,联想过沉香给人的印象,也想过荀令君,但觉得太古朴、太严肃都不是很合适。最终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灵动、清新的人吧,像橘子给人的滋润感一样;这也应该是一个有自己的想法的人,就像橘子独特的、郁郁的香。
闻着这种香味,总觉得它带着古意,于是把背景定在了古代;还会有些悲哀的感觉,因为会想到当橘子的香味格外馥郁,能够安神的时候,它的灵动和鲜活已经不在了。橘子沉淀下的香味(陈皮的味道)反而是一种苦涩。
这样定下了这个人的性格、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基调,它就已经呼之欲出了。抱着“希望像赵珣之这样的人能有遵从内心地机会”的想法写了它,但是写的太长了。如果叙事的能力更强一些,应该能更好地表达吧。
五感描写的修辞特别优美,我最喜欢“最后都流走 剩下无味的表皮”这一句,感觉真的在很认真的感受。人物故事你选择了一个妹妹的视角来进行叙述,和我有一点像。文字有古风的感觉,“人之于世,大抵像浮萍之于江河,浮浮沉沉,怎由自主”感觉特别超脱世俗哈哈哈~你的理解很特别,表达的也很好,橘子给人的悲哀和古朴的感觉能够很直接的感受到。
谢谢!!也感谢读完ta,总感觉字数有点多了 _(xз」∠)_。自己写出来常常会是这样的有点古代意味的东西,风格把控得还不是很到位,像你的文章中那样的人间烟火的感觉也好想学习一下。
人物的故事好感人呜!看的时候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橘子这个食物真的很贴合这个人物了!描写真的很赞,文字有古风的气氛氤氲,最后道理的升华,主题的表达特别自然,超级棒!!!!看来我要重新正视下橘子啦~
过奖啦 _(xз」∠)_能够让大家get到一些想写出的东西很高兴✧也会想到把橘子的拟人故事写的甜一点,温情一点应该也是不错的方向哈哈。总之非常感谢!!
一眼惊艳啊简直了,把橘子各种独有的特点用恰当的词语,句子描绘的生动而诱人,后来看橘子时都觉得它跟我以前吃的完全不一样。人物的故事一上来就有一种开始长篇小说的即视感,语言很简练,但同时润生润色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让人仿若身在其中的略感忧伤的故事。点赞,厉害了。
谢谢XD,我比较喜欢写这样进行简单描写的文章,对于故事的节奏和曲折感把握的不是很好,还要向各位多学习w
倾听日志
花是我的小猫,这样叫它,是因为它喜欢这个名字,也因为它是一只狸花猫。
若要听它的声音,务必小心——它睡得正香。多数时候,花花的睡梦很安静。有时俯下身去,能听到浅而均匀的呼吸声,为那倾听这声音的人讲述一个美梦;有时梦很惊险,它的胡子快速地颤动,手脚像入梦的人一样微微地摸索,都发出些悉悉索索的声音。花花大约是在梦中遇到了少见的鸟儿,正要去追逐。
若要向它凝望,便是一只戴了白手套和白方巾的狸花猫映进眼中。白脚黑花的猫有“乌云盖雪”的好名字,花花又该叫什么?在它睡着时,春夏之际是一条猫,秋冬之时便成了一团猫。恰如此刻,一个毛绒绒的毛团上,狸花纹正像微小的波浪一般起伏,仍然均匀且慢,代入乐曲的节拍中,一定是在奏一幕悠长的歌剧。
它睡的真是安宁,看它睡觉,看它安闲自在地生活,好像自己的生活也慢如流水。如果花花愿意传我一个技能,我想,我会学它在入眠后地崩山摧也置若罔闻的气度。我在时时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它的酣梦,确是一种安慰,这一定要好于一人在城市间穿梭和奔跑。
这个橘子真的时很厉害了呢!平常很爱吃橘子,也有认真观察过她,但从来没有机会把他写下来,你写出来的就是我心里的哪个感觉!人物设定在古代也非常的又代入感,敲棒!向你学习!
欹青是灵敏的,不过作者风也容易辨识(有时冒出来的有些早了),有网文痕迹。
例如“宫阙里的香花”,其实是现世没有的事物,作为比喻是不好想象的(再加上没有那个语境)。
故事不在长短,而在于有没有表达到点子上。这篇故事如同观察笔记,有着明晰的温情路线和简练的文字。并没有过长感。(想知道欹青为什么感觉过长?哪个部分感觉是多余的了?)不过,如果写珣之这个人物,个人感觉转变有些简单了。外在的身份位置转换了,内心就能一下子跟上吗?第一次返乡那次,希望看到哥哥更多内外的矛盾(不一定是大张大合的,但会有蛛丝马迹吧?)既然妹妹是讲述者,也或者从妹妹角度体现一下“生命的灵动”为什么是可贵的?现在感觉这个点没有写透。不是字数问题。
猫咪的小篇太勾人了。直接让一直想往养猫者心里泼酸作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