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很曲折的,他/她可能由自傲变为自卑,也有可能有自卑变为自信。
在我记忆中,我小时候一直认为自己可能是某个星球,或者某个地方下凡的外星人和仙女。我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知道我认为我是独特的,我与旁人不同,比他们更聪明更天才。在那时候我母亲给我报了很多的兴趣班,有舞蹈,美术,还有古筝。我从小就比较擅长美术,老师就经常表扬我,并且我的进度,比其他人都快了一些。我的肢体还算协调,所以舞蹈老师也经常夸赞我,经常让我给舞蹈班的同学们做示范。古筝老师也说我是一个好苗子。我的母亲更甚,经常我在做好了什么事情,她就在旁边说:”哎呀,你真棒!”不论是我的作业还是我的画,还是我跳的舞蹈,还有我的古筝弹奏,她都会夸赞一番。就在那时就建立了我的自大自信,从而认为我以后肯定什么事都能干成。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我就开始有些烦闷。做一些事开始有些力不从心。在六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上,我偶尔翻到了我以前的画作。发现我并没有那么天才,画的其实很丑。在上舞蹈课时,我有时候也会忘掉舞蹈动作,导致慢一拍被老师训。古筝就更别说了,那些简谱都是用数字组成的,根本不好背,而且还要考级。这些压力都压着我喘不过气。我渐渐地开始对上古筝课不耐烦起来,本来考过了九级还有一个十级就满了,但是我并没有耐心继续考下去,便放弃了。这时候“我是仙女”的这一概念已经完全从我脑中去除了。
上了初中我就把古筝课给退掉了,没有在上课。舞蹈课也同样如此。因为我是美术的文体生,所以美术课也是在学校上一周只上三次。但是在学校的美术课上我还是有一些自信的,在这些课上需要练习素描,速写,还有色彩这些我都画过,并且素描也早过了九级。但是在舞蹈上,我看的舞蹈文体生的精彩表演,我发现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们真的很有舞感。在她们的带领下,我渐渐地也找回了我小时候跳舞时那种自信的感觉。但是古筝我就扔下不管了。初中这一时期我也暂时找回了一点点自信。
上了高中,我的自信简直碎的一塌糊涂。就比如美术,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好多画画大佬已经开始用电脑画画了。然而我在初中还停留在画速写画素描画色彩的情况之中。虽然人说画素描才是一切画画的基础。但是我的素描在她们这里也只能算中等。我的自信在一点一点的被磨没。舞蹈就更别说了,这台上一眼望去,会跳舞的有一大把。然而我记动作还记不熟。我真的就是一瞬间变得自卑起来。
但好在我的好胜心还在,我准备在这被大佬打压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我希望我可以一点一点的超越他们,重新拾回我的自信。希望我以后可以变得更加强大。可以真的变成我小时候幻想中的无所不能的仙女。
1. 我想这个题材是因为到了高中以后发现,有好多大佬,然后我在中间就显得没有什么优秀的地方,我主要就是想表达,虽然不太起眼,但是还是要努力的。
2. 写作的过程还是挺愉快的,但是就是写的有些地方会卡壳,不知道要怎么去表达。
3. 满意的地方是主题应该还挺鲜明的,最大的bug应该是写的有点儿像小学生作文╮( •́ω•̀ )╭
主题不仅鲜明而且有意思~像小学生作文一个原因可能是这种率真坦白的文风(我喜欢,不故作姿态),另外一方面大概是这篇文章把发生的一些事情大致捋了一遍,但没有哪件事是具体的,缺乏深入描写,缺乏让人停下来、喘口气、慢慢跟着你体会和进入的过程。
建议:在写到的过程中找几件事去深入进入写(其他的可以略写),所谓具体就是要有发生的时间、场景,要有具体的对话、行为、来龙去脉,情感是从这种具体感知里来的。
读者指令:
1、你认为这个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想法/感情?
主要想表达自己的水平在身边的人中的“位置”发生变化后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和想法的改变吧。阅读时觉得文章还是传达了一种比较积极的感情。
2、这篇回忆录初稿里有让你产生共鸣的地方吗?是哪儿?
这种人的心里变化过程其实写的很真实,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的确很优秀啊。
3、哪儿看不明白?哪儿让你觉得别扭或者不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改(请给1个修改建议)
整个事件讲述的还是挺清楚的,心理变化也很明了。细节可以更多一些。
读者指令:
1、主要想表达“虽然不太起眼,但是还是要努力的。”
2、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我在小学时参加北京市的足球比赛也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感觉。我初二时候的政治老师就说,一个小孩成长的过程就是认识到世界不是在围绕着自己转的过程。发现别人的能力或功底比自己强,不丧气,也不必每一项都是第一,有广泛的爱好是再好不过的啦。
3、初中古筝在扔下的时候应该会有一点挣扎和犹豫吧。如果有这方面的事件做支撑或许就更好一些。(还要看主题的侧重点在哪里了,仅作参考)
1.文章大概是作者对待自己的情感变化
2.个人非常认同的感受就是如果自己不前进那后面的人一定会赶上来
3.感觉文章写的很清晰流畅,同时能够带给人朴实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