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常青树(田扬)

 

  • 五感部分:

 

视觉:

 

满地落叶,黄色的,破碎的样子。

 

人们裹紧身上的衣服,静静地走着。

 

坐在家中,看到的是人少的街道。

 

听觉:

 

寂静,十分的寂静

 

车辆变得更加吵了

 

触觉:

 

触摸木桌子,是冰冷的,寒气能从手掌心一直传到心里,离开之后,很久不会消失。

 

秋天的时候走路,总有风漏进裤腿,不得不加厚自己

 

每当我在秋风中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就会感觉到

 

在秋天的时候经常从一层跑到五层拿作业,每一次都要将我浑身上下的力量耗尽

 

头有时候会疼,我知道是寒风吹得

 

嗅觉(味觉)

 

烟的味道有时很呛鼻,特别是汽车的尾气。有的人喜欢,有的人讨厌。

 

厨房里的香气,总能更快的进入我的鼻子。

 

秋日的寒冷使得鸡汤的出现越加频繁,略微烫舌,但油滑略带一点咸味,直直的入了我的肠胃,温暖着身体。

 

  • 创作部分

 

秋风扫过,落叶螺旋向前将,将我身上刚刚散发出一点微弱的热量席卷而去。

有一个人孤零零的身影,站在那里盯着不远的地方,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看得出来,那不远处有一所学校,学生们在放学之后欢快的结伴而行,而那孤单身影的身上,也穿着和这所学校具有相同样式的校服。

看到那青年眼中流露出怀念的目光,谁也不知他在干什么,但是能看出他对这所学校感情很深,很深。

树枝被风儿推挤着碰撞在一起,发出连续不断的响声,好像要为他奏上一曲。青年四处张望,好像在等什么人,过来一段时间又摇了摇头,独自离去了。

 

第二天,他仍然来了,站着原来的位置,不过可以更加明显的看出他的留恋,因为他站着风中比上一次多了二十分钟。

 

第三天,他仍旧是来,还站在那颗杨柳树下,仍是不住的摇头,走动。这一次还是呆了四十分钟,他在这一段时间中,好像和一些穿着校服的同学挥了挥手,好像他们是曾经就认识的。

 

第四天,没有看到那个青年的身影,我以为他不会来了,结果天快要黑的时候,他还是来了。就站在那里,他的目光有些变了,不仅仅是想念这里,更在这里体验到别样的熟悉与舒适。我看到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心中不免也快乐几分。

 

一连好几天,他总是急匆匆的来,站定,而后又一步三回头的走。

 

又一天,风刮的很大,他紧紧地裹住了外套,却丝毫不能使身体感到更多的温暖。他好像想明白了什么,或者又有什么心结解开,把头一扭,大步离开了。

 

他骑着车来了,戴了一顶老年人才戴的帽子,我想他的家中一定有一位母亲或者一位年长的老人为他缝了这一顶帽子。他一定很喜欢这顶帽子,因为我看他不时调整一下帽子的位置,然后就傻笑起来。

 

那是他最后一次来了。

2人评论了“秋—常青树(田扬)”

  1. 五感回忆部分是相当简单直接的表述,直接得好??
    读着很舒服(就读完还想再读一遍)
    “寂静,十分的寂静。车辆变得更加吵了”这两句放在一起读有些别扭。如果把“吵”换成“刺耳”是不是更好一点?
    (你想说的是因为环境的静,车辆声音更加突出了,这样的吧?但“吵’这个字给我感觉那是个热闹的环境,车子争先恐后发出声响,跟前面”十分寂静“就是矛盾的)
    也许我揣摩得不准,请指出。

    故事的确很迎合你笔下秋天的味道吶?
    ”毛线帽“这个细节真好。
    不过,有种没头没尾的感觉,就没看明白这年轻人是咋回事,求解。

  2. 可以这样理解,其实车声是我内心烦躁的体现。

    这个故事中的年轻人就是一个想念校园,留恋至极的人,他慢慢地摆脱过度的依赖,独立成长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青年。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