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月亮吗?
这条小道夹在在教学楼和学校围墙之间,有一排令人讨厌的排风扇,吹出闷胀的热风,完全掩盖了秋天的萧瑟。楼后还有几扇贴着磨砂的玻璃门,门上挂的牌子已经锈得面目全非。我走得很慢,鞋跟与水泥地每一次的摩擦声都听得一清二楚。昏暗的楼和高墙之间,露出狭窄的藏青色的天空。唯一看得清的是远处亮白色的光源,像是一盏吊灯,也像是升到半空的圆月。
我伸出双手,用虎口框住那光源,慢慢拉近……嘭!
眼前闪出刺眼的白光,斑驳的白雾充填了虎口中的视线。
“哐当,哐当”车厢里一片寂静,只有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音。车窗上覆满了雾气,只能看到外面是灰蒙蒙的。我的旁边是一只……毛绒兔子?大概是哪个孩子占的座位吧。不,等等,它在看着我,又眨了一下眼睛。它耷拉着长长的耳朵,大概和胳膊一样长。毛是银灰色的,头顶上小灯照下来的光衬得它的轮廓也发着光。像月亮,我心想。
“小月?”
兔毛遮盖下的两瓣嘴唇微微露出了缝隙,这是在笑吧。
我在车窗的雾气上画下了它的样子,它抬起了手,好像要触碰车窗上那只和它很像的兔子,又像是友好性地向我伸手。
实在可爱,我拿出相机给它与车窗上的兔子合了照。
“陪我一起走吧,小月。”
火车停在了雪林中,前面没有了铁轨。车上的人都沉沉地睡着,这个世界只有我和那只兔子。我把我私自约定的旅伴带下了车,和我在雪林里走了很久。我举着相机记录着这荒谬的旅行。
一间快被积雪压垮的木屋,躲在一棵棵蔽日的杉树下。前门敞开着,地上墙壁上都是雪,看起来已经被寒风侵蚀了很多年,室内构造只剩下壁炉和堆积的干柴。
当镜头里出现那只缩在墙角的兔子,我禁不住因为她可怜的样子笑出了声,但让一只兔子受冻未免太过无情,毫无野外生存技巧的我把相机放到地上开始了钻木取火。
一个明亮的火星从木柴中跳了出来,又很快在雪中失去了色彩。接着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火星,碰撞在一起成为了火苗。火苗在干柴上肆意地扩张,很快照亮了木屋,使墙壁屋顶显出温和的暖棕色。透过火焰看到的一切都在融化,随着火的摆动产生不规律的波动,好像随时会破碎。
镜头中炽灼的火焰在兔子乌亮的眼睛里翻滚跳动,暖光映在她冷灰色的毛发上。月亮存在的意义,大概是太阳以另一种形式陪伴着黑夜中的人吧。
寒风吹了进来,把火焰吹散成火花。这是火的绽放,也是木的消亡。红光渐渐逼近,避寒的木屋变成了炎热的炙烤。
跑。
我带着小月,骑上了木屋外的自行车。自行车在雪地上很难骑,车轮轧过厚厚的雪地发出“吱嘎”的声音。雪地上一条蜿蜒的凹痕是我们留给这森林的唯一纪念,车轮上渐渐裹满被压实的雪,骑行也慢慢变得轻松。
似乎骑了很长时间,速度在变快。地上的雪薄了,露出深棕色的土壤。粘在车轮上的雪融化在了泥土中,使我们走过的地方生出了小草,青绿色一点点向外蔓延。风吹来了土地的染料,看着一点点斑斓在脚下盛放。蝴蝶,花瓣,清风,我们翻过春的一页又一页诗。
风中逐渐带上了潮湿的咸涩气息,我们越来越接近海岸,但自行车轮飞速地转动,似乎不受控制的直直向前冲,海把我们无限地吸引。风似乎要撕破鼓膜,眼前是无边的海。小月张开了双臂,回头看着我。
突然的寂静,以及遍布全身的冰凉。视线骤然暗了下来,眼前越来越模糊昏暗,我唯一能看到的,是水中浮沉的月影。
我慢慢地睁开眼睛,身体被排风扇吹出的热风裹挟着。虎口中的视线慢慢变暗,光源下站着那只银灰色的毛绒兔子,她向我伸出手,我拿出相机。光勾勒出她的轮廓越来越亮,我也伸出手……嘭!
镜头里只是月亮,下面什么也没有。
我们是否遇见过?
作者阐述:我认为之所以会梦到一只毛绒兔子是因为当时沉迷jellycat。梦里特别美,我水平有限真的写不出来…我对这个梦的理解,这个兔子是我曾经的一位朋友,她对我而言就像月亮一样,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兔子不会说话,她的存在本身已经足够有意义,所以感觉梦里包括文章里兔子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虽然现在她不在我身边,但我仍然想纪念我们的时光,这个相机代表我的记忆。
“我对这个梦的理解,这个兔子是我曾经的一位朋友,她对我而言就像月亮一样,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兔子不会说话,她的存在本身已经足够有意义”珍贵的这部分,诠释出作者真实的内心。
梦境很美,能读出来。也许我们的文字是有限的,不过敲字时内心的安宁、舒展就证明了那个世界的静谧与迷人。
个精不太接受结尾回到排风机边上。能否,这就是女孩与无言的友人的一场旅行呢?而她们为什么要做这场旅行,也许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这是个和现实形成巨大反差的幻想?(那是日常所没有的,所以才格外美好吧)
很美好的场景!文字感觉也是被精雕细琢过的!个人感觉对环境的描写非常精彩!
两个小想法:从学校到火车,只用了“嘭!”的一声,第一次读的时候有点没反应过来,来回琢磨了一会才理解。“我”的心理描写或者和小兔子的语言?是否可以写一写呢
0.我个人比较喜欢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月亮或灯为我带来了与小月的这一段故事,给一个人的路带来了陪伴和意义。结尾回到校园,像梦中的一场梦,小月也许是我幻想中的“人”,但她带给我的回忆是抹不掉的。开头和结尾也是我一开始就设定好并且写出来的,是和主旨联系比较紧密的部分。
1.我最在意的点是旅程中的一种荒谬、梦幻和美
2.主人公是“我”。
故事中“我”所经历的事件,是“我”摆脱现实束缚,真正自由地与我的伙伴走上“无厘头”的旅程,也可能只是幻想中短暂的逃离,但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关于主人公,“我”出现在教学楼后的小道,而后进入幻想中的旅程,代表着希望从现实中短暂脱身,哪怕以幻想的方式。旅程的起点在雪林是由于这趟旅程并不以去到哪里为目的,只是希望感受不被人为干扰的真实的世界。
“我”的性别是女性,学生,故事中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我”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做决断时比较直接和天真(洒脱?)
3.叙事的重心应该是和小月一起走过的旅程。目前的注意力可能更多放在了结构上,故事的内容并没有充填得很完整
4.我目前遇到的困难是不知道如何把小月这个形象与故事融合得更紧密,感觉她在故事里并没有很高的存在感,但我的主旨又是放在她身上的。
即使是动物,但作为朋友的定位决定了兔子在主人公心里是被人格化(赋予了人格)的。如果只是被带着走过旅程,它的确会缺乏存在感。它有什么性格?它会在主人公遇到困难时默默伸出援手吗?哪怕只是用毛蹭蹭。
短暂脱身也是一种精神抚慰,这一点能在结尾看到吗?经历过这一场的主人公,身心会有一点点变化吗(也不一定在当晚就能看出。不过,只要有,我们就可以找办法去体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