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自评
14.5分…吧(有点自恋,但本人太爱这一篇了
意象:
信天翁是咸鱼给的,但我赋予它了独特的,灵魂承载者的意义。因为它足够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不显眼但也绝对不渺小,将灵魂交付于它,刚刚好。飞鱼心事指代那些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死亡是一种体验,越过,我们其实能感知到更多。这首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意象用的很多的一首,但我想,也正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意象堆叠,才让这首诗很流畅自然,刚刚好装满一个小罐子,而不是还没塞木塞就漫溢出来(像第一首日常的诗那样)。在这首诗中,我摒弃了【只有意象好多好多一首诗才会有意味】的观念(当然也不是想说意象多就一定不好!),而是去抒发自己发自内心的感觉,不加过多浮夸的修饰,这对于我来说是成长。
主题:
写这首诗的时候,我处于一个很迷茫的状态。那段时间我一直感觉精神与肉体脱节,更多的也许是无药可救的现实与美好理想的矛盾。我向往好多,但事实总不遂我愿。我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死了会比现在好吗,如果没有意义,我们还要继续吗。于是在得到【信天翁】【旅行】这两个,如此满足我对自由的需求的词,我便想到了灵魂的去向。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这样。现实太过沉重,那不如就让我化为21克,回到我所热爱的地方,真切地感受自然,感受那最原始的纯净,以海水滋养我的缺口,我将在这里获得永恒的自由。我其实不畏惧死亡,因为我知道,即使肉身无法长眠,最终化为白骨,我也始终存在于我所爱的地方。
节奏/韵律:我觉得我做的还不错。我想我在前面留了足够的空白让读者想象。前四句并不对齐,第五六句却是对齐的,我觉得这样会有一种节奏感。最后四句比较短小,也是由于情感转换导致的句长变化,我想表达出那种释放的感觉,也应该有留白。总之我当时写的时候,除了最后四句,其实没有想很多,感觉就是自然而然地。(但这一块我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评价啊啊啊大家读起来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句式/视角:感觉我的最后四句转换的还可以。前面感觉更像是从第三人称在看“我”,到后面与大海的对话,主体则转化为第一人称的“我”,揭示了“我”灵魂的身份。应该会让读者有一种比较反转的感觉(?)。
用字用词:“趴”“蔓延”“撩”我都想用来表达那种自由的感觉。“旅行者”则能体现出那种居无定所、自由自在。“不请自来”带有歉意、克制,也暗含了一些激动与向往。
体量:算是我写的比较短的一首,但是我私以为表达的很充分。
原创性:词语碰撞的结晶。
二、总结
1、写诗的时刻意味着我洞悉了自己。在写诗的过程中,我得以直面那些日常中我逃避的东西,那些扭曲的感情,疯狂的念头,放肆的想象,我将它们落于笔上,那些看似不正常的它们拥有了诞生的资格。它们不必再于脑中疯狂缠结,而是有了出口,不会无疾而终。而我也渐渐从中找到方向和意义,并沉浸于文字带给我的短暂喘息之机。
不写诗的我,总在无意义靠近那些“大众”“正常”的事物,我不想和比尔呢不同,我想就这样成为庞大羊群中的一只、企鹅队伍中的一个,跟着别人走,这样也许就不会走“错路”。
写诗的我,却是很向往打破常规的。我渴望赋予每个字眼,属于我的、新的意义。我不想被任何东西牵着走,至少在这里,我要成为独特的我。我在这里反而会极力抵触所谓“正常”,我更追求那些能带给我全新感受的。
2、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将自己当下的感受与文字真实地融合,而不是为了展现出一种【华丽】而堆砌辞藻(我曾经掉入过这个陷阱)。文字只是承载想法的媒介,不要让它越过你想表达的东西。想到什么,联想到什么,便写什么。还有就是,我觉得要及时记录下来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是随手写在桌子上,或是打在对话框里,把那一刻的真实记下来,不要漏掉自己哪怕一点微小的感受。
3、长处:我想可能是想象力比较丰富吧,写作时脑中的画面塑造也比较丰富和立体,而且也比较擅长用词,这让我在写作时能有所创新,读起来也不会很刻板沉默。
短板:我很喜欢留白,有时候留的太多容易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写作时太过追求一种意识的自由,从而时常忽略读者的感受。而且有时候还是会无意识添加一些不是第一时间想出来的词让文章看上去更丰满一些(要改要改掉)。
三、工坊参与度(5分)
1、有两次,一次是因为灵感枯竭,另一次就是这次因为生病。不过和山精请过假,也都在课前交了,我想可以原谅一下(?)
2、是。各个活动我都有参与,而且认识了很多新的小伙伴!
3、我记得是都做了(混乱
4、是!被大家的表现形式所震惊和感染,感觉在通过分享会进一步认识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