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生活在北海,父母都在北京上班,平时回来的不多,因此回忆大多都是和爷爷奶奶的回忆。由于北海算是在热带,全年天气很热,因此就算在冬天穿的也基本都是体恤衫和短裤。而到了夏天,天气一度可以到30多度,和别的热带不一样,北海并不产西瓜,火龙果这些,而是甘蔗。每天在小区门口,都会有大爷在门口削甘蔗拿来卖,买几节甘蔗,让他切完后带回家拿来冰箱一冻,吃起来甚是惬意。而到了晚上,则有些“别样”的娱乐方式。北海那地方盛产桂花,郁金香等花卉小区里也种了不少。到了晚上,我和当时玩得好的几个小伙伴便会去到楼下采花来吃。没错,这种花是能吃的,将上面的花瓣和花蕊揪下来,里面会流出来一点液体,而这是,我们则将这液体滴入嘴中,很甜。现在想来,那种花叫什么我早已忘记,只记得是橘色的小花儿,不过那花的甜蜜现在却仍然流淌在心间。
- 关于娱乐的方式,由于北海算是乡下,也没有多少特别的娱乐方式。但是我们小区内则与别的小区有些许不同。小区的后方有一个类似于园林的地方,不过相对于一般的园林更为阴森,似乎是构造的问题,冬天阳光总是照不进去,夏天里面又闷热。但是其实里面别有洞天。由于里面鲜有人进来而且年久失修的问题,石制的长椅,石阶等早已破旧,被磕的坑坑洼洼,些许青苔覆盖其上,像是江南水乡里的青石板。踩着“青石板”到了里面,像是热带雨林一样,高大的树木遮挡着烈阳,地上有着几个水坑,似乎已经在这里积了很久。几片四四方方的阳光从摩肩接踵的叶子中挤下身来,惬意的躺在坑坑洼洼的土地上,将其分成几片。其实这片区域本不算大,但是倘若真的从外面进来,颇会感叹里面真是别有洞天。
- 而出了小区旁边的菜市场则很有种上世纪的感觉,外婆常常在早晨带着我去赶集。菜市场不算大,上面盖着一张铁皮,旁边砌了四根很高的水泥台子,便成了菜市场的样子。进到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水泥台子,这是用来放卖的东西的。市场内通常卖的都是一些蔬菜水果。切好的鸡鸭鱼肉等。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当然,里面的味道也不怎么好闻。到了菜市场外面,则是卖一些活的家禽,农具,之类的东西。可是总有传言说里面有些不怎么光鲜的交易,我便很少进去
- 以上的这些回忆基本都是小学之前的了,记忆也很模糊。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父母便将我接到了北京,此后便很少再回去。写下回忆录后,将脑海中一隅的记忆拾起,拂去灰尘,又是一番别样的滋味
- 再次回到北海,应该是小学三年级那会吧,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的原因,我便孤身一人飞往北海,回到之后,变化诸多。小时候的秘密基地似乎是被人发现了,在哪里改建成了一座凉亭,而哪几棵高大的树也消失了,变成了矮小的灌木丛,种在凉亭周围。出了小区,菜市场似乎是由于被当地整顿了,现在已经不是原来那般模样,变成了超市,而外面那些卖家禽的店也消失了,变成了一条小吃街。原先大叔大嫂的吆喝声变成了喇叭中冷冰冰的录音,不禁令我有些寂寞
- 不过唯一不变的应该就是小区里的花了,时隔多年,再次回来时仍然是哪几种花,我略带生疏的揪掉花瓣,掰开萼片,我却不敢再下嘴了。究竟是物变了还是我变了呢,亦或是都变了呢?
- 和家乡久别重逢,理应感到温暖,而此刻充斥在我心头的,却更多是生疏。
1人评论了“王贺回忆录”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只记得是橘色的小花儿,不过那花的甜蜜现在却仍然流淌在心间”没想到草薙有这么细致的一面。小小的笔触让人读着很舒服。
对于小区后面秘密花园的描述也是。写得清晰。“高大的树木遮挡着烈阳,地上有着几个水坑”让我真的仿佛站在那里。那份清凉与幽静,让我羡慕一下那时的你。
这里亦是全文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北海作为庞然大国最南端的海滨小城,和北方首善之区的气候文化差异,就这么一点点被引介了出来。
全篇挑选了童年在北海生活的几个点来写。用笔比较均衡。这样的“勾勒”虽然有味道,但从深度和广度上不太够。读完,我自然的感受就是想要继续看下去。想要听你说说家乡现在怎样了,你还回去过吗。相比之下,觉得结尾结论下得有点过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