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诗9.30

白金海岸,闪光的

 

诗1

闪光的星

暗淡的月

浓重的雾中

朦胧的影

虚幻的色彩

无规律的闪烁

白金色的海岸

悄然浮现

 

风起云涌

转瞬即逝

大雾散去

一切全无

 

作者阐述

白金海岸和闪光的这两个词给的就很有感觉,当时就想到了大雾时的海岸。大概想象到了那么一幅场景,朦朦胧胧的,只有一个概括的颜色,细节看不清那种,写的时候拼命想让脑袋里的图画变得清晰一点,以便捕捉一点细节(显然不太成功)。模糊产生美,我感觉雾其实是最关键的,没有雾可能就是平平无奇的海岸,所以我感觉“雾散便全无”可以形容这个场景。

 

 

11月末,清澈的蓝色

 

诗2

喧哗与骚动

沉寂与乏味

在11月末

一墙之隔

天差地别

闷热与凉爽

烦躁与快活

沉闷的灰白和清澈的蓝

 

 

作者阐述

我写本诗完全是因为高一11月末的不好回忆,当时教室里特别闷热,开着窗户也热,基本全班的昏昏沉沉的,上课非常没精神,当时初三下课在外面玩,和我们鲜明对比,突然想到然后就决定写这个了,沉闷的灰白非常能形容当时上课的状态,反正就很想吐槽,希望今年别这样

avatar

2人评论了“三行诗9.30”

  1. 诗1:意象的排列让人感觉并不无章,倒很和谐。同意“雾散便全无”,第一节也很好的塑造出了朦胧的海岸的感觉
    诗2:“与”字像一堵墙,将两个截然不同的11月末隔开,真心希望今年的11月不会那么令人讨厌
    ps.课上也是你给我提供的词语呢,词组合在一起都很有感觉,但是我真的想不出一点(太悲伤了

  2. 在连续7个定中短语后,“悄然浮现“让我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细腻,很给我感觉。神秘感、蹑手蹑脚甚至猫着腰。第二段,第一遍读让我感到多余。第二遍读,我在想齐是真的想要写雾气散退吗?不管怎么样,两段落是审美的两个极端,中间没有转折过渡,好像一半红一半绿的苹果,不符合黄金分割,不美。

    很赞你作者阐述里讲述的关于”雾“的思考以及努力捕捉画面的过程。是这么回事!不过,写作就是不断捕捉脑海中的真实。可不可以更放得开呢?比如⬇️
    第一段结束后,第二段为

    “模糊的一页卡片 斜插在我的脑袋上 坐在教室里的我 聚精会神 划向无限远的那个点”

    ⬆️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的瞬间幻想。他的思考过程。这也是有趣的生存境遇,里面包含着反差。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