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散文形散神不散,今天总共拍摄了三张照片,那我也给它们赋予一个主题吧——联想,想用这种有些天马行空的方式来把三张照片串连起来。
曾经听过这样一番话,人类探究外界的方式分为两种,注重感知和注重描述,我想,描述一张照片用这样的方法最好不过了,文艺同时也立体。
在第一个八秒钟里,是满天的树叶下垂着整齐的藤条,像冬天窗外的冰挂,只是充满生机而非一片死气,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一道光柱打在我的身上,这并非是我的想象,而是丁达尔效应的应用。当丁达尔效应出现的时候,光便有了形状,曾记得我乘直升机俯瞰云南大理的玉龙雪山,飞过一条山坳,那同样由太阳产生的光柱,也是这般,打在了我的身上,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闭上眼睛,可能过了一分钟,走到下一次拍摄的地点,可能过了两分钟,也可能一秒都没用,我又睁开了眼。
这次摄影师提前告诉我抬着头,本以为能一览无余的仰望天空,可没想到却被树叶遮去了一半,仿佛被阴影的领域笼罩,但当你的视线向右看,一样是一片无暇的碧蓝,像黑洞,把我的目光从阴影中抽离出去。
如果说,前两张照片是摄影师费劲心血的取景加上摄像机最高像素的镜头得来,那这最后一张更像摄影师不小心误触到了快门,最糟糕的是——摄像机根本没有聚焦。
或许是闭眼的时间太久,骤然睁开眼睛,先是强光刺目然后又眼前一黑,好像真的是闪光灯闪烁了一下。瞳孔里倒映出一片蓝粉色——突然想起自己国庆打算去染蓝粉渐变的头发,虽然这并无关系。这地面的颜色,倒是让我提前看到了两种颜色夹杂在一起的艺术效果,不过,看来我的计划在颜色上需要再优化一下了。
作者的话:在中间放了很多衔接,总觉得这样看上去更像一篇文章,这次拍摄有一些很奇妙的经历,最后一张照片算是菜单吧哈哈
把误触快门写得好美——虽然那时我们都是被误触的摄像机,不过有时误触,倒是比绞尽脑汁的“决定性瞬间”所构造的,更加有趣啊
赞同🙋
“像黑洞,把我的目光从阴影中抽离出去“有趣。
“是满天的树叶下垂着整齐的藤条“/“本以为能一览无余的仰望天空,可没想到却被树叶遮去了一半“想看到更多。呼唤细节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