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幻想的回忆 不咕狗

高一,我选科很迷茫的时候,做了一个职业调查问卷,从六个维度测了一个多小时,得出结论:六个维度的数字基本一致,没什么偏好。好吧,测了个寂寞,但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发展的这么均衡的。由此,便想着回忆一下之前当过什么职业,从而试图分析一下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

 

【小时候】对职业的憧憬和幻想都非常的感知化,只是源于简单的了解和喜欢

 

大概五六岁的时候非常非常想当兽医,可能是因为很喜欢动物,可能因为我们家对面正好有一个宠物医院,可能是因为正好英语学到了”vet”这个单词。也可能是因为一个神奇经历——当时家里有两只小鸡得病了、肿的厉害,去了宠物医院,那里的医生却告诉我们:还是放弃吧,治疗的价格比小鸡本身的价格贵多了。正当我以为怎么都救不好了的时候,妈妈喂了小鸡两片人吃的药,两只小鸡就神奇的好起来了。那种生命复活的神奇感觉带给小小的我非常大的震撼。

还有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回老家看到养的很多很多小鸡(是从孵蛋哪一步开始,最后要拿出去卖的赚钱的那种),感觉非常喜欢,走的时候舍不得,还问:为什么姥姥家可以养那么多宠物,我们养不了啊。之后回到北京,也学着姥姥家孵蛋的样子,从冰箱里拿出来鸡蛋,放到暖气上孵化,每天早上都期待地从床上跳起来跑过去看。虽然最后一只都没有孵出,但在爸爸妈妈给我编织的故事里,我一直相信每一个蛋里都有一个小生命在里面等待破壳而出。

 

【慢慢长大了】,逐渐认真起来,又产生了一种很理想化的职业设想。

 

颇具代表性的职业就是刑警,因为看过一些相关的小说和电视剧,就会觉得真的很酷,很帅,还能匡扶正义,是一个非常刺激又有思念感的职业。

还有律师,也是各大影视作品和综艺的宠儿,可能也是因为我比较倾向于选文科。加上看过一些辩论的作品,对辩论比较感兴趣。就理所当然的感觉这个职业很适合我,很向往法庭上的唇枪舌战、力挽狂澜。

想当画手是因为职业相对自由且薪资上线很高(当时就没有考虑过下线很低),而且画出非常好看有趣的画、以及富有创造性的创作过程让人很快乐。

想当编剧因为看到一些非常好看的作品被打动了,也想用这种方式去创作,打动别人。(当时也没有大概理解什么是好的创作)

想当飞行员是因为很帅。(打破这个幻想的除了视力,还有他们要面临的危险和日复一日高度紧张的日常)

 

【初三左右】,努力让想法现实,想象现实里的工作节奏可能会更适合我

 

比如学心理学,和文科专业比较符合,而且就可以完成我小时候的梦想——开一个自己的花店,养几只猫,卖点彩票、零食、咖啡,和三五好友一起聚会,等有需要心理咨询的人坐下聊聊天,主要靠编剧写东西挣钱。

比如学人工智能,因为真的很赚钱,而且一帮人在一起真正创造出一个可以使用的软件或网站什么的感觉会很酷。

 

【现在嘞】,变得比较现实主义

 

现在的我觉得,所有的职业都是社会发展、分工细化的产物,是社会运转的螺丝钉,也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听起来很无情,但是于个人而言,在职业生活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职业和经历本身或者是源于社交带来的压力、无奈、幸福感,填充生活每一刻的情绪。

 

虽然对之前所有的每一个幻想都可以再生出来无数次吐槽,吐槽它们的不现实、不理智,吐槽它们对职业的简单化、理想化的理解。但它们曾让我的精神确确实实也曾让那个小小的我每天早上睁开眼都充满能量,跳下床,撒开腿,狂奔向卫生间里的暖气:今天,有小鸡破壳了吗。

 

作者阐述:

写的时候解锁了很多将要遗失的记忆

avatar

5人评论了“关于职业幻想的回忆 不咕狗”

  1. 热乎乎的最后一句(抱住……不会孵出小鸡的🥚壳)
    还是喜欢前面理想(梦想?)那部分,因为有趣啊。真人版《热爱生活》。
    还有,看完感到少了点什么。只是把自己曾经的职业梦想列出来,是不是不够呢(陷入沉思)。

  2. 1 不太确定写的这个是否是回忆录
    2 自己的事情只可能对自己真正有价值,有时又没有
    3 如何利用发生过的事情,并且对回忆分析加工解释是我现在再做的事
    4 写的过程,让我感觉很自在
    5 整体写的很快,因为都是些事实
    6 发现更多回忆里的事情,也让我感觉收获颇多
    7 没有什么不满之处
    8 但可能其他人读起来,会觉得无聊而没有价值,因为感觉只对我自己有价值
    9 最满意的就是我写出来了
    10 没有更多了
     
    最大的疑问:这算回忆录吗,还需要补充一点什么能让它更充实呢
    解决方法:再多写一些职业,或者把相关职业的内容细化

    1. 补充疑问:感觉如果再细化每个职业的内容,更多职业的印象都不像是前面小鸡的那样好写的现实里的故事,而是基于一些影视作品和各种信息的思考和搜索,感觉很难写出来

  3. 我觉得写的好好,行文的思路、脉络看着非常的流畅,语言也很简洁明了,我读完之后感觉非常的舒适。
    我认为肯定算是一篇回忆录,因为虽然写的是理想职业的变化,但能很明显的感受到人在成长中的变化。写的非常好的一点是文章的结尾:今天,有小鸡破壳了吗。其实五六岁到高中这段时间也算很长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人会随着自己的对世界认知的成长而发生改变,但有变化就一定也有不变的,正如时代浪潮中一个人的坚守与改变,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依然能想到自己最初的理想,这是非常感动的。
    关于问题,是否是回忆录回答过了,如何充实这个问题我只能提一些模糊的建议。我觉得职业梦想这部分已经够了,可以试着在各个阶段加入更多的对自己、世界的思考和感知。。。

  4. 很喜欢这个切入点——对于某项事物的看法。纵向地呈现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观点往往能展现出个人对社会认知的变化和思想的成熟过程。
    看到这篇想到了我自己原来也是这样,从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小小愿望(当邮递员,蛋糕师)到后来为了有明确目标想着去做个医生,最后到现在因为选科问题想去学习社会学,虽然看起来是很普通的变化,但背后个人付出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或许可以把这些部分写得更细一些?(如果有的话
    不过对于最后一个部分,我依然相信理想化的职业规划是存在的?
    倒也不必现在就想着以后当上班族啦(虽然也不是说上班族不好
    qwq很喜欢这个题材,你以后一定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