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株挺拔的银杏树,树干笔直,枝丫错落有致,树叶浓密厚重。它的树干是充满自然气息的棕色,而它的树冠则被浓厚的树叶覆盖,绿意盎然。它相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三四个我叠起来都不一定有它高;但它相对于校园来讲又是那么渺小,在校园地图上或许连一个小点都不会拥有。它给我的感觉无比厚重,因为它深深地根植在泥土之中,无可撼动。它闻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毕竟一棵银杏树能有什么气味呢?至于它尝起来的味道……一棵树有不同的部位,在树叶和树枝之间,我选择尝一口树叶的味道:初一入口,一股苦味就弥漫在我的唇齿间;随着我嚼动起来,它渐渐地有一股草木的味道传出来,但还是很苦;等吃到叶茎的部位时,那更是一种折磨,因为根本嚼不动。总结起来,就是非常难吃。它摸起来非常的粗砺,上面有一些凹凸的纹路。它的树干并不是很粗,我一个人完全可以抱住。以前我路过此地时,偶尔能听见风吹树叶传出的“沙沙”声,可惜今天无风,听不到声音了。令我感到非常矛盾的是,明明是这样干净挺拔的一棵树,其根部怎么这样脏乱差?!树上熟透的白果掉下来砸在地上,把它附近的地面搞得又脏又臭,令人感叹。
- 它树叶的这种味道,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吃的苦瓜,一样的难吃。
- 它虽然是个静物,但这种挺拔的气质很难不让人去猜测它的内在。它先是从泥土中汲取能量,然后缓缓地向上流动,顺着枝丫向外,最后通过树叶散开来。
- 看它这样的精神,让人能够想到在它刚来到此地时,人们是怎样呵护它的。一棵树的寿命,应当是比人要长一些的,也许当我化作一捧黄土时,它已长成百年古树,依然在用自己的枝丫和树叶替北大附的学子们遮风挡雨。
- 它最大的功用应该就是赏心悦目,让人看着就感慨一棵树怎么能这么有精气神。除此之外,他还应该有替人遮阳遮雨的功能,但是实话我并没有怎么看到过,因为它的位置很尴尬,就在教学楼的门口,既然这样与其在树底下站着为什么不干脆去楼里头待着呢?
- 它能感知到的世界,应该是相当广阔的,因为“站的高,看的远”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它的周围很是开阔,只有北面一侧有教学楼遮挡,其他三面都是平地。它或许每天最爱看的,就是南边篮球场里的同学打球吧。
- 它的周边有很多一样的树,但它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位置就在教学楼的门口。如果有一天它不见了,那么想必会很突兀吧。它每天就像站岗的卫兵一样守望着教学楼的门口,或许在每天没人的时候,它感到无聊,就会和教学楼说一会话吧?
- 我希望能在家门口看见它,因为我们的家门口一棵树也没有。我希望每天都能看见它,和它打个招呼就可以了。
- 它那种坚定的气质,默默挺拔地站着,让我的精神也能够为之一振。不过它的果子真的有些臭,让我宁愿忽略掉。
- 它让我想到了默默守卫家园的军人。
- 如果这棵树就是一个世界,我认为树里会是如液体般流动的生命力。
- 呃······其实没啥变化,可能就是眼睛看着绿色放松了一些吧。
- 我想我会倚着我的根系懒懒地站着,每天随风摇摆。
树:仍是一如往常的一天啊,风吹得我有些痒痒的。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有个人像棵树一样站在那看着我,好像在想着什么;而我也像棵树一样站着,想着他在想什么。
作者阐述:
其实这次创作的过程还挺舒服的,因为看着树其实是挺能放松眼睛的。创作的途中并没有什么发散的地方,就是按照几个问题一个个回答而已,最后以树的视角写的话也相当的简洁。
虽然“相当简洁”,也能够读到好奇心与诚实的探索。
几次,你都说到它的挺拔,我想这是你对这样一个存在最突出的印象吧。也许这呼应了你内心的某种气质或者渴望?
品尝树木的过程让人莞尔,我想到了羊或者驴子之类的动物:)虽然也许我们不能理解世界上的很多事物,不过,知道了它们的存在这件事本身也让人心生悠然之情呢吧。
最后。楼前树下比楼道里是更醒目的约会地点吧?或许还有着一丝浪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