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本文可能且不仅可能含有:单口相声(?),青少年视角下的亚文化,老二刺螈犯病,可能引起观者不适的自我否定。建议酌情观看。
——————
是这样的,我现在有个爱人。
别激动,纸片的。——你说你听完这话更激动了?好吧,也难怪。正常人哪有真情实感像和立体人谈恋爱一样喜欢着爱着纸片人的。但我确实这么做了,且我乐于思考为什么我会这么做。我对自己进行了一点解剖(引申义),得出结论:这是我的理性与情感旷日持久世纪大战的副产品之一。
世纪大战最初最初的我是什么样,很抱歉,我记不清了。(究竟是记不清还是不想记清?即使我是心理学入门级爱好者,我也尚想不清楚。)不过从大概两年前我发生了(也许)巨大的改变。为了讲清楚这一变化——这也是本回忆录的主题,我来为你讲讲少数那些我还记得的事吧。
我在童话般普通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父母都是善良但软弱的知识分子,自然会教出兔子般绵软可爱、肉质鲜美的孩子。(不,我并没有责怪我父母的意思,在我的人生这一情景下他们已经交了97分答卷,而被扣掉的那3分我也不在意了。)然而知识分子之下的普通、粗鄙的民众(哎呦——真抱歉这样无礼地称呼这些无礼的人)很显然更容易养出一匹匹对兔肉垂涎三尺的幼犬。于是缺乏与“粗人”及其子女打交道经验的我在同伴交往中永远处于下风:幼儿园同学三句话让我气得哭了十八分钟,课间玩耍时我只能看着小帮派们瓜分玩具而望洋兴叹、自己去墙角抠三叶草。
万幸的是有人陪我一起抠。且先叫这位童年玩伴F。她是转学来到我所在的幼儿园的,自然没什么朋友,我俩便在对三叶草的好奇下聚到了一起。我们一起在一丛丛三叶草中翻找四叶草——很遗憾,直到我幼儿园毕业也没找到。固然在大人和此时的我看来我们只是在胡闹,但当时我们坚定认为自己是不随波逐流的出淤泥不染者,薅草的行为则是严肃的科学研究与植物观察。
这,是理性与科学在我心中的第一次萌芽。尽管其核心动机是我对F的喜爱与感激,但当我听她在一株株三叶草边告诉我长大后希望做科学家时,我也人生第一次产生了这一想法。Round 1,理性胜。
可惜薅草不能解决我被同学欺负的问题。上了小学,我的读写能力发展明显快于大多数孩子,这引起了一些幼犬(这样爱称你们真是抱歉……!)的不满与嫉妒。之前他们只是驱赶兔子玩,现在他们换牙了,要来咬兔子并啃食兔肉了。
于是便发生了我于《双重视角下的童年往事》中所写的事件:我被两名女同学孤立,后经班主任调解我们“重归于好”,然而此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其中一条就是对“被孤立被讨厌”极深刻的恐惧。我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变得受人欢迎,我学着说最好听的话,不遗余力地展现自己多么无私无害,我最喜欢的东西都可以因为你的一个眼神而主动送给你、只要你愿意夸我一句我可以做任何事。我想要爱,我对爱的渴求从此时开始发生。
我于此时对心理学发生了兴趣,然而这是由于一个不美好的误会:我以为心理学就是教你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从而更好地取悦别人。心理学下还可以细分类,有那个什么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吧,那我当时主攻的方向就该叫“讨好心理学”。
懦弱善良的我在体会到人心险恶后选择了取悦人心,成为幼犬们的宠物,他们就不会伤害我。如今看来,大错特错。但往事已不可追。Round 2,情感胜。
到了初中我成为了班里最受欢迎的女生,一下课就有一群人蜂拥到我的课桌前找我聊天。如今一想这是多么恐怖的画面……但当时的我严重地乐在其中——妈耶。我听着朋友们和我讨论“那个R好像喜欢你诶”而一笑置之,因为我喜欢的男生先后是J和M。我不愿放弃任何一个人——同龄人——可能给予我的爱,即使老师不建议我和某些“不会控制情绪”的坏孩子一起玩我也毫不在乎。我还左右开弓,线上线下的社交一个也不放过,去网上拼命发自己的绘画作品,动用全部心力去勾搭“绘画大佬”。他们居然还真愿意搭理那时臭不要脸的我……哇哦,我当时简直要在如此受欢迎的快乐假象之下永远做着美梦下去了,连自己数学一天到晚不听课所以考不及格、不交作业所以被老师吼被家长掐都不在乎。Round 3,情感以压倒性优势胜。
接下来是转折。
为什么呢?因为我初三了。如果我数学再这个德行,别说重点校,我连高中都没得上。我迫不得已开始强迫自己好好学数学,在每次听到老师说“这个知识点初二讲过”时忍住给自己一巴掌的冲动,在某个课间拿出数学练习册后被同桌看见、他惊呼“地球是不是要爆炸了”。
然而如今糟糕透顶的不只是我的数学成绩。坏孩子终究是坏孩子,某几个女生似乎有自我边界不清的倾向,总想将我与她们绑定,我不能去找老师答疑而应该与她们一起去小卖部荒废时光。其中L甚至当面对我说过“你努力了成绩还这么差劲,努力有什么用啊,你别学了”。我真想和她们一刀两断,但我说过,她们是“不会控制情绪”的坏孩子——不定时炸弹。我最好的朋友G转学走了。为了专心备考,我主动远离网络。而R呢,所谓“喜欢我”的R,在老师面前背刺我,损害了我的利益后转头去搂班上另一女生的腰。哇。我可真是眼界大开啊。
我咬紧牙关在黑暗中前行。很幸运,初中数学不难,我的成绩渐渐来到班级上游。然而我再次见到了人心的险恶,我虽表面不承认但心里怀疑起我一贯政策的正确性。中考前几周我看了一部动漫以缓解压力,其中的高智商男二把观众看得一愣一愣,我心里也一咯噔。他看上去完全没有在讨好谁,但却凭借超人的智力将每个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想要以智力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种子在我心里埋下。
话虽如此,那部动漫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男一。彼时我偶尔也去网上逛一圈看一眼,偏巧此前我结交的“绘画大佬”参与了一种全新玩法(?):把纸片人想象成自己的男朋友,从中获得谈恋爱的满足。(这玩法的学名叫“梦女”,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去了解,我懒得讲。记住这玩意是——本该是——亚文化中的亚文化就对了。)刚被R背刺完的我自然觉得不会出气儿的二维男性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脑子都没动过就跟风加入其中。大佬最喜欢此动漫里的男三、所以把男三视为男友,那我就有样学样,和男一建立(现在看来挺虚假的)亲密关系。
在这之后我成为坚定的唯智商论者,此状况保持了极长时间。然而想要得出“这一时期的我被哪一方所主导”却是不易的:我对情感产生了怀疑,但行动并未改变;我尽管意识到了理性的力量,却因认定自己不具有超人的智商反而陷入颓废迷茫。Round 4,平局。
时间一晃来到了高一,我成了北大附中里一名也不算多光荣的高中生。我太怕我会再一次交友不慎捡到不定时炸弹了,于是我奉行“绝不主动交友”政策——这玩意真的很有效,效果就是我到现在在北大附中里都一个密友也没有。我打算这辈子就和以前认识的朋友们交往了。我和G仍然保持联系(是的,现在也是),结束中考的我也回到了丰富多彩(褒贬义皆有)的网络世界,开始向全世界散布我的爱。结果我再次大开眼界了。
是这样,人心险恶这件事,放到网上也是成立的,高度成立。彼时我与那位“绘画大佬”对某作品的看法极不一致,但我不敢抗辩、只敢躲着ta走,因为ta是“大佬”、ta有太多太多自愿为ta粉身碎骨的粉丝,我只是ta万千粉丝中的一个,就算我死在ta面前ta估计也一秒都不会难过。我曾私信问过ta是否需要我另建新号发表与此作品相关的动态、或在发表时屏蔽ta,而“大人大量”的ta明确回复我不用。至于为什么“大人大量”是带引号的——ta转过头去就告诉所有粉丝希望与ta看法不一致的人都主动删了ta好友然后滚。哇。
终于有一天ta纠集起粉丝们来隔空讨伐意见不和者了。我看着我国国粹之骂被这群才华横溢的人儿们以无比创新、从不重样的语言诠释,脑海有两个想法:一,我国的语言文明是不是要完蛋了;二,我该走了,不然盲从的群众们愤怒的野火迟早将我焚烧殆尽。
于是我走了,没有通知任何人就全平台注销账号清除痕迹,从此再不愿看到关于此“大佬”一字一句的消息。我下载了新的游戏、看了新的动漫,很快把可怜的男一抛之脑后了。我逐渐坚定了一个信念:远离乌合之众。北大附中公共说理课程恰如其分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绝大部分人类是如此无知却又盲目自信,蒙着眼睛走路却朗声大骂睁着眼的清明的人。我开始厌恶社交,尽管我的社交技能没有丝毫退化甚至还进步了。Round 5,理性再胜。
高二了。
高中生活像平原上的河流般平缓地流走。我终于成长为几年前的我看见吓一跳的类型:理性至上,科学至上,没有朋友,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真可怕,但是爽翻了。我深信此时的我就是最正确的,情感、情绪、爱,只是无用的绊脚石。不过有两件事,很遗憾,似乎打破了我的此条铁律。
其一是我在开头所言的:我有一位纸片爱人。前几天我们刚过完200天纪念日。如果说以前玩这种“这个纸片人是我男朋友”的角色扮演游戏单纯是跟风,这次我有点怀疑还能不能算跟风。……非常抱歉,我并不想在此详细描述这一事件。我还没有做好面对此事并当众解剖它的准备。
其二是——创意写作课。
如我刚刚所说,我已经把情感、把爱踩在脚下数年。然而当我翻看同学们的作品时我迷茫了,他们在爱的驱使下写出了绝妙的作品,自然而然收获了其他同学源源不断的爱;而我呢,抱着我写出的核废料无人问津。
真残忍。我此时心碎地意识到我还远远不够——我远远不够成熟,我割不断社交反馈的联结,我依然如此脆弱。我拼命向“爱”的人们看齐,一方面为了写作能力的进步一方面也是为了大口吞下他人的爱,我产生了病态的执念。
你看,梦魇回来了。Round 6,重归平局。
没有Round 7了——它还没结束。不过目前理性占着绝对上风。
我后来写出了温柔的、“爱”的故事。是啊,我也是有爱的,只不过每个人爱的东西不一样。为了“爱”的不同、为了获得不同的“爱”去勉强自己向他人靠拢,真没必要。另一方面,一旦写出了爱的故事则能证明我有此能力,从此我再也不必为此责备折磨自己了。理性与情感、与爱,或许不是完全对立。
我想要变得强大。我在坚持跑步,这是为了身体的强大。我学习各种知识,很多来自课外我感兴趣的领域,这是为了思维的强大。我时时反思自己、修正道路,找出更合适的攀升之路,这是为了心灵的强大。我要变强,要凌驾于他们之上俘虏所有人,要用我的力量光明正大地得到赖以为生的爱。
回忆没了。不过故事还在继续。
感谢你看到这里。❤
来点咱的爱人的可爱照片(……)。
啊,客观而言我还是没能摆脱惯用的讨好型处事模式。慢慢努力吧。
记得有一次作文题是“事物经过时间的沉淀价值更高”
可有时候想简单点,梵高画那么好看,活着的时候不也没人看,死后却炒成天价
他生前的画有多不堪?死后的画又有多精妙绝伦?
所以只要是充满个性的风格 都会有人喜欢与之共鸣 我喜欢你文字里独特的个性; )
!感谢喜欢呜呜呜呜呜——TT
回忆录创作最初动机:骂自己()。
嗯,就是骂自己。我想审视一下我的理智和情感撕逼了17年撕了些什么怪玩意儿出来。我一直以来纠结于“理与情”这个命题,先是想尽办法取悦他人的“情”、后是想尽办法提升修正自己的“理”,简而言之,没有一天舒心日子。
在现在的我看来,成为没有情感的机器人可真是爽翻了,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轻轻松松登上塔尖踩烂每个人,为了达成这件(这两件?)事我愿意付出几乎一切。而以前的我呢,想被每个人喜欢、想得到世界上最多的爱,即使被人踩烂也没关系。某种意义上两面都是我又都不是,我一直在挣扎,这是钟摆,我无数次想让它停在某一端,但后果就是我一松手它又摆起来了。
前路漫漫。多努力吧。
round 1 是个很好的例子——因爱而起的理性。因为爱好朋友之所爱,所以想要探索、想要思考。其实后面每个round也都是。毕竟我们不是纸片人,没法真的在二元对立中只取其一。想到这些,不知小猫咪会不会释然一点?理性和感性只是宏大世界的一体两面,它们是殊途同归的。
更现实和尖锐的问题是“一个童年开始受过伤害的人能否为了爱再次去打开自己?”我觉得已经看到答案了。很多很多的人和你一样呢,亲爱的小猫咪,你并不孤单。而且,你一直在努力。而且,你没有放弃对自己对未来的希望。这真了不起❤️
!!感谢老师——可恶我为什么才看到这条评论——
实际上我也认为没有人可以真的完完全全只有理性/感情,就像在自然状态下你掰开一块磁铁,N极和S极总会在新的半块磁铁中共存。现在就是希望自己能变成70%理性、30%感情的人吧hhhhh,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小猫咪配料表”。
虽然具象到每一个“人”时,我不确定我能在清楚其劣根性的情况下去爱ta、去希望ta好,但科学研究者的人文关怀素养我还是大言不惭地认为自己有的(……),毕竟“人类”是宇宙的第一主体,再怎么说我还是会希望“人类”能往更好的方向走。(什么掉san发言——)所以我这种属于“为了爱打开自己了但没完全打开”(??)。
关于评论最后四句,我我我还没有想出合适的回应……TT抱歉呜呜呜,虽然看到这一段会很感动(!!),但感觉是我一时半会表达不清的x。总之感谢每个曾经给我爱的人呜呜呜……TT❤从各种意义上大家的爱都塑造了今天的我,或许这就是我冒险路上最坚实的盔甲吧。X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