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ovo

16:12

我被裹挟着离开,不管我愿不愿意承认。

上一秒我和泺晴在闪耀的金色波光里放肆地笑,海浪温柔而宽阔的力量将我们托起,然后轻轻放下。而此刻同样一种力量让我不断的离开,离开。它突然变得干涩、变得陌生,不可抗拒的拖拽。如果我想活命,我想我应该向泺晴求救,她比我勇敢,尽管看起来天真,她在突发事件上却比我冷静的多,最重要的是— —她就在海边长大,我想从各种方面考虑她都比我更知道如何面对我现在的处境。

 

16:15

但我没有,我喊不出来,奇怪的冷静开始占据我。太阳很近,被照耀着的那种感觉类似一件宽大的橙色毛线外套裹着我,飘着的碎的光流转不同的色彩,闪烁着飘走。这不是理智的冷静,是一种被蛊惑的近乎疯狂的冷静,我是说— —我的心态很平和,平和得像快要死了。

 

16:18

我说我像是快要死了,但神奇的是我始终没有。海水成功淹没我,但它为我保留了吸入充足氧气的权利。这很好,说明至少直到现在我还能活着,但也没多好。窒息感仍莫名存在,这种感觉不像是我在呼吸氧气,是氧气在呼吸我。静的震耳欲聋——

 

–:–

拖拽的力量开始消失,心脏开始不住地颤动,感官逐渐恢复了一些。此刻所见,一群人围绕一具棺材。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人们洋溢着诡秘的笑,手里摆弄各种东西——空着的婴儿车、叫声凄惨的吱吱响玩具、露着棉花的玩具熊……他们围着棺材又唱又跳,正上空巨大的环形泡沫栏杆转动着,使其上挂着的塑料玩具摇晃着碰撞。这种不可言说的诡异的欢快氛围让我不安,我试图躲起来,但这里很平坦,并无我的藏身之所。于是我不敢动了,在远处观望,我不敢出声,但每一个关节里都像要近乎疯狂的叫喊。没办法思考,没办法移动,我只是祈祷着他们不要发现我。

一种微凉的气息向我而来,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是完全透明的,但我看见了,一副看上去十分脆弱的骨架走来。每一块骨头之间甚至没有链接,它们顺着海水以不易察觉的幅度波动,同时维持奇怪的统一和谐。氧化的骨头表面遍布斑驳,那双空荡的深深凹陷的巨大眼窝像是午夜山谷的深壑,我想我认识他——我唯一的爱人。

 

作者阐述:我不常做梦,印象里很有限的几个梦都是这样由一些现实和大部分虚幻拼接的。真正梦的内容就只有这些,清晰的记得是被妈妈很不耐烦地叫醒的:) 。总之反正是初稿,正在冥思苦想试图加工成完整的故事呢——

avataravatar

6人评论了“初稿ovo”

  1. 没头羊-刘天济

    小犀原我来了!
    第一眼粗略的浏览给我的观感是:这像是一曲永恒的舞蹈,或者是一串乐章里的音符——你的文字和描写非常连贯,能感觉你的文字能够很好地托起你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很羡慕这一点)且你想要表达的是很美的一连串事物,很期待注入情节灵魂的它会焕发出什么新的光彩。
    好像是个不太友好的梦(? 但梦里除了窒息感和死亡好像还有很多很多只有在梦里才能观测到的事物,很喜欢你即使是在梦中海里这样抽象的地方还能记得这么清楚。加油!期待后续
    以及,每段最开始的一句话总让我忍不住想起泰坦尼克号。

  2. 小数点-曲书源

    好特别的呈现方式!像是一幅幅画面直冲到我眼前,流畅的文字和合适的节奏让阅读体验超级顺畅舒服,像是在看一场溜冰的表演
    对于窒息的描写很喜欢,“海水成功淹没我,但它为我保留了吸入充足氧气的权利”和“这种感觉不像是我在呼吸氧气,是氧气在呼吸我。”这两句实在是太戳到我了,期待最后完整的故事,一定很惊艳呜呜呜!

  3. 0、初稿中,你认为自己做得最好的是什么?
    试图凭文字以最真实的方式描摹、重现梦里的感受。
    1、梦里最鲜活的感官感受(视觉/听觉/触觉……),你有没有用独特细节把它们描绘出来?
    “这种感觉不像是我在呼吸氧气,是氧气在呼吸我。静的震耳欲聋——” 是我在初稿里仅就描写部分最满意的词句。我在努力地描绘感觉,但发现很难让它们活过来,我在展现这种感觉,但暂时还无法让它们挣脱、传播。
     
    2、主人公是谁?Ta在故事里的经历可以被串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吗?
    或许,你需要去发现-重塑这条逻辑线。
    暂时还不能,初稿里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形成完整清晰地情节(一点也没有)
    主人公是“我”,下一步会认真地考虑如何将“我”抽离我,以及起个名字:)
     
    请代入第三人称,去体会从故事开头到结尾Ta的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上:)正在努力尝试。她身上发生的所有是都是在试图将痛苦、快乐、平静三者重叠、融合,希望是在她身上也能形成一种这样的混沌统一
     
    3、Ta是个什么样的人(性格特征)?
    请基于此再次梳理故事中Ta的经历对Ta来说意味着什么。
    她是普通人,只不过对情感的感知多少有些缺失或者隐藏,所以才能在奇怪的情节里走下去;她乐意接受异于她的一切,也乐意接受那些异于常人的人、异于任何思想的思想、异于任何感受的感受。
    我想这对她同时意味着挖掘与重塑,一种性格心态上微乎其微但无法忽略的转变。
    4、修改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会是什么?
    梦的场景太丰富了——以至于我很难完成由场景到情节的转换,以及人物的性格、推动发展的逻辑需要大量填补。

    1. 只不过对情感的感知多少有些缺失或者隐藏,所以才能在奇怪的情节里走下去;她乐意接受异于她的一切,也乐意接受那些异于常人的人、异于任何思想的思想、异于任何感受的感受。
      我想这对她同时意味着挖掘与重塑,一种性格心态上微乎其微但无法忽略的转变。”山精好喜欢犀原这份深入骨头里的理解。对什么?对人性吧。

      初稿里有好几个线索,是可以继续的。关于“唯一的爱人”,关于泺晴,关于“我”的命运转变。建议1、犀原把讲述视角转换成第三人称,跳出梦的纠缠,专心于创作;2、犀原给自己一个最低标准,不要希望把全部想写的写出来。底线——一定要写出来的是什么?先把这一件事做好。

  4. 没头羊-刘天济

    1、对整体篇幅的把控和文字拿捏的精确度——你的的确确做到了把梦中的一部分带回现实。“意识流”

    2、女孩(是女孩吗?)给我一种向死而生的悲凉感,似乎看淡了世间很多拖累我们的事情。善于观察,在某种意义上富有激情。用一种别样的方式面对自己的命运。

    3、读完,你脑海里会产生哪些问号?请从大到小列出三个问题。 

    1. 泺晴是谁?
    2. 最后一段的种种物件是真的出现在你的梦里还是你之后添加的?你认为这些物件在试图传达一种什么情感呢?
    3. 看到骨架的时候,主人公是什么心情?

  5. 小数点-曲书源

    整篇文章给我的感受特别像海浪,很有节奏,那种冲击后平静 平静后出现猛浪的感觉。主人公是文章中的“我”是个富有生命色彩的人,感觉他或者她的生命在进行最后的灼烧
    小问题:
    1、这几个场景之间有什么情感或者逻辑之间的联系吗?
    2、文中出现的泺晴和最后出现的爱人是谁?
    3、将死之感贯穿全文,背后的情感和缘由是什么呢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