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25块方形砖构成的5×5的大正方形。以土黄为主要颜色,色调是偏淡的低饱和色。墨绿、酒红、土黄与棕黑色相间的色块。与周围环境不同,它带着颜料的味道。敲击的声音是实而轻的。每块砖的表面带着很薄的一层尘土与胶痕(附着其上的痕迹,很像是胶水造成的),砖之间的缝隙凹凸不平、粗糙。
一副面积不小的壁画,却不得知其厚度和体积。
2.女神头顶是宇宙星辰与云。云像海浪,于是宇宙就在海浪之中航行漂流。或许我们所在的地球也在漫无目的的漂流,无序而迷茫。
鱼和飞鸟,在海底遨游、在云间穿行。它们或许出于被折叠的空间之中。
3.从物理的角度来讲,女神像目前的确处于不可移动的状态。
但天上的曲线,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像海浪。受到微风的作用,往前漂啊漂。
一切曲线都是移动的。女神的头发因为微风而竖立。地面也是飘忽不定。天上是海,地上也是。
4.天空和海洋是自由的。钥匙是智慧。
它的历史是明确的——一副艺术作品,赠予北大附中。
它的未来也不难猜——被移动,被仰望,被永远的纪念,被当作信仰。
5.它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作品。曾经每次拍照都会被当作背景板。
在我心里,它大抵可以象征这所学校的过去、现在、未来。它是记录者,也是见证者。
6.女神的眼总是直视那面镶嵌着金属花纹的墙。有趣的是,女神的眼微微高过对面。倘若低一些,花纹上的眼将会与女神对视。女神看到的是人来人往,毕竟这是图书馆报告厅的路。是学生、老师,或许是一代又一代的师生。现在女神听到的是噪音,正如我所听到的,外面在除草。
7.它是这环境中的一部分。环视一周,这里充满了艺术。墙上的金属花纹、空心的装饰、戏剧节海报…它完美融入。倘若它不在了,你竟想不出有哪一件面积如此大的物体可以替代它的位置,与周围环境相匹配。
女神在夜晚会和对面的“面具”交流;听到噪音会捂起耳朵;某天看到玻璃门上的反射,于是得知了自己。
8.它是附中的一部分,我希望会在学校看见她。她也许是我的老师、同学、朋友…我希望她带着我,不管做什么。
但总也不希望如此,她是优雅的女神,不应当化为现实中的事物。
9.裂纹——原来神也是不完美的吗?
当然我讨厌它的气味。
10.是一块晶莹剔透的冰球。玻璃杯中倒进猩红的液体,在灯光下映射,随着摇晃液体生出了浪花。正融化冰球上出现了裂痕,它不完美。
11.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一把可以得知任何事的钥匙,以及天翻地覆的世界。
12.我饿了。
13.它的角度:女神看到了一个误闯进画中世界的人。
我的角度:我身处一个天翻地覆的世界,一切都不同了。一扇没有锁孔的门,被折叠的空间。
新事物的角度:我们在海上漂流,是天上的海还是地上的?
—————
他们都叫我女神。
我被创造、被赋予生命,我感知世界的唯一方式是眼睛:我看过日出日落,人来人往。多次搬迁之后,我到了这里。
我的世界没有什么变化。太阳始终在天空悬挂着,飞鸟和鱼永远在我身旁。但我之外的世界,从人,变成了一面墙。墙里也有个人,我知道,因为他一直在看着我。
但他从来没有和我交流过。
没有人,只有风经常来访。
风会带走我的消息,谁能听到?
碎碎念:女神像搬走之后真的很少有人注意到了诶,仔细观察花纹挺有意思。
一直很喜欢这幅旧的女神像!被放在这个角落后好像真的有很少人注意到她了QAQ “天空和海洋是自由的。钥匙是智慧。”描绘出了我心中的女神 😀
“女神在夜晚会和对面的“面具”交流;听到噪音会捂起耳朵;某天看到玻璃门上的反射,于是得知了自己。”女神的思考写的好深刻
12是真情实感的体现。
哈哈哈哈哈哈哈!
嘎
这是另一个女神另一个像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NTIyMTI2MA==&mid=2247484995&idx=1&sn=28cef543907818fa444df2725206ca7b&chksm=fcbe44a0cbc9cdb61c1b5aeaeb982f4dbe0fd58620c04366627f9253a4ab4c4dc02baf322a46&token=840521042&lang=zh_CN#rd
分享与仲冬赏玩~
仲冬所感受到的“漫无目的的漂流,无序而迷茫”,让我想要再去看看这位老朋友。
过去我一贯观看她的方法,就是在心里模画女神的身姿手势,感慨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为了纯真理想”的世界观。没想——也许是笔触的流动,也许是人物身后背景,总之是些我一直忽略的地方,让你看到了宇宙与天地。这刷新了我对它的理解。她在你这里才是女神,在我这里不过是一位热爱知识有理想的女中学生。
感谢。
由这个主要的观点推进,其实全篇笔记可以更加“收拢”在一起、更深入。宇宙天地代表了自由?还是一种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对于BDFZ这么一个学校、这里的一群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之前好像忘点发表了x
“女神在夜晚会和对面的“面具”交流;听到噪音会捂起耳朵;某天看到玻璃门上的反射,于是得知了自己。”
太妙了。这正是古希腊的神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