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玻璃一起呼吸的十三种方式

1、请描述观察对象的物理特征

形状、颜色、体积、重量、气味、味道、触觉、声音…… 它的种种物质特征有自相矛盾之处吗?

东楼的玻璃由很多个部分组成,有建在教学楼外面和上面的玻璃栈道、还有一整面紧挨着教学楼的窗格。它们四面环抱,中间围成一个小小的空间,在体育馆正前面。它们虽然并不接壤,但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某种严丝合缝的配合与呼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整体。

样子呢就是形状规整的长方形、千篇一律的,被黑色的骨架分隔开,有些还可以动,探头探脑伸出来。它们是双层合璧,朝向里面的还算正常,外面的那块灰蒙蒙的,是长期以来的风吹日晒、尘土堆积、雨水涮洗,积攒出来的薄薄的一层混合物。也许是师傅没有擦干净,或者擦了一半晾至了。贴近了看其实是未干的雨点凝固在上面,一串串没有规律的泥点子,像一整面此起彼伏的海浪在推搡,像撑开后破裂气泡的黏液,也像旺旺雪饼的“雪”。有些玻璃上被人画了小人儿、写着谁谁谁爱谁,在楼下很容易看见。锤起来“砰砰砰”,外面听不见这种闷闷的声音。有晒过的被子的味道,暖啊。

2、它的这些特征会让你产生什么联想? 它像……

在晴天的时候,太阳在整面玻璃窗格间移动,照在哪里,哪块儿就像熔融的液态水,一滩静止的,暗潮汹涌,有时波光粼粼的春水。它们的影子投在地上,割裂开一些灌木和小草,是水底下的藻荇。也是镶着金边的、乍呼呼的镜子。

3、它内在蕴含着什么样的能量吗?如果它可以动,它动的方式、轨迹、速度是什么样的? 如果它不可以动,它内在有什么能量的传递吗?

在玻璃的内里(三层外走廊?),钻进它的身体里,空气是迟缓的、燥热的,闷闷的,让人喘不上气儿。它像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或者蓄电池,里面是日久以来的暴晒而积攒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量与内能。这种浓烈的、炽热的气氛包裹着里面人的身体,呼吸吐纳间都是它喘的粗气和汗水。它的速度很慢,像快要淘汰的老式火车,慢吞吞地载着一节车厢穿越爆炸开来的蘑菇云,车窗外是被按下慢速键的热流与光。

4、看起来,它是怎么生成成此刻这个样子的?你能想象它的历史和未来(寿 命……)吗?

我觉得这十年才有的它们吧。因为有小孩儿的欢声笑语,能听见教室里老师讲的大道理,偷偷吸纳人们的抱怨、感叹和小经历。才能长成这么通透、热烈、看破世事的感觉。未来先出现了裂纹,然后开始龟裂,有一天哗啦啦全部碎成渣,混着吸收来的热量和风,下坠,下坠,牺牲在操场和空地上,回归一个整体的大镜子。

5、它有什么功用吗?你觉得,它还应该/可以有什么其他功用吗?

功用就是人们透过它来观察世界,如果没有它,外面世界是一片白色的炙热的火球,发烫的、令人目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稍微理性、能把所观所感暂缓联系在一起的介质。用于躲避现实,一个小小避难所,虽然是暂时的。

6、从它的角度出发,它感知到的周边世界是怎么样的(比如:从它的身高/位置/需求出 发……)

它应该算是学校的至高点了吧……直到放学前它可以看操场的小孩儿活蹦乱跳,能看到广袤无际的楼宇,变幻莫测的天空,也能扎在最深的土壤里,看到泥土和尘埃,和很微小的东西,比如一笔一画、字母和符号。

7、它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它在与不在,周围环境是一个样的吗?

请找出周边三个和它发生联系的事物,想象它和它们的关系

可能有点格格不入?大家都很复杂,满怀心事,只有它纯粹,什么都不放置心上。不一样吧。楼梯如果建在实心的砖瓦里面会很丑,没了这种透亮和难以捉摸的光莹。如果没了玻璃,看足球赛也是非常乏味的,小孩儿们对着谁呐喊、冲着谁敲玻璃释放呢?没有这个透明的屏障,人们的隐私全都暴露了,送给外人了。

8、如果它能离开这儿,你希望在哪儿看到它?你希望和它一起做什么

把它们敲碎了,拼成一条玻璃渣子路;或者做成一个永远滚烫浓烈的镜子。

9、它身上的哪个(些)特质触动了你? 哪个(些)特质让你宁愿忽略

很安静,不会因为外界改变,寡言。我喜欢它的透亮,好像把内心剖开了给别人看“都给你,把我的全部都给你”那种感觉。忽略它的过分热情,它是冲着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边界感去突破的,有被冒犯的感觉。

10、对它的整体展开联想,你觉得它想象到世界上其他的什么(事物、生活方式、氛围、 情感状态……)呢

想象到课堂上白热化的氛围,卷文化。

11、如果它就是世界,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样的运行规则?会生成什么?

没有规律,它不适合做规则的制定者,只能作为遵守者。如果真要说……它可以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把一个个自己卸下来,当成扑克牌玩,拉大车、斗地主。早上手忙脚乱地归位,发现所有人都搬了个家,不再是原来的位置了。

12、和它在一起的你,较之没和它在一起时,有什么变化?

多了一手灰,感觉很平静,但是久了会枯燥。

13、如果把你和它合二为一,那会是什么样的?站在它的角度?/站在你的角度?/站在新 生物的角度?

如果我们合二为一,我终于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不会有人指责我,我也许会更自由,不在乎也不挂念。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晒太阳,为别人遮风挡雨,沉浸在学校最欢乐的氛围里,变回活波、话唠。躺在草皮上,享受着身上映着蓝天白云和变化莫测的光影。难过的时候不必哭,只要化成一滩水,缓慢地、一步三回头地流入哪里都行。在生气发火之前就要碎裂,分崩离析,以气动山河的气势噼里啪啦成为渣滓。

 

//作者阐述:可能是观察的时间太短了,然后这几天都是阴天不出太阳,和它呼吸的频率不同,没有get到它的灵魂和本质。每写一句都有删掉的冲动,像挤牙膏一样,非常不满意啊这一次、、

avataravatar

12人评论了“和玻璃一起呼吸的十三种方式”

  1. 殷悦嘉 Musician

    哇虽然你自己说像挤牙膏,但我觉得还是很流畅的。让我能感受到玻璃热热的感觉。还有就是好喜欢你的比喻“旺旺雪饼的雪、要淘汰的老式火车非常有画面感。

    avatar
  2. “它的速度很慢,像快要淘汰的老式火车,慢吞吞地载着一节车厢穿越爆炸开来的蘑菇云,车窗外是被按下慢速键的热流与光。”救命好喜欢这种慢节奏的事物。语言描述还是一如既往地优秀5555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呼吸着的生命。

    就是13被子非雲吃掉了嘛?!

    avatar
  3. 语墨轻茗-杨知怡

    你描述的很细致,即使没见过北大附中东楼玻璃的人也能想象出来它的样子。”才能长成这么通透、热烈、看破世事的感觉。未来先出现了裂纹,然后开始龟裂,有一天哗啦啦全部碎成渣,混着吸收来的热量和风,下坠,下坠,牺牲在操场和空地上,回归一个整体的大镜子。”这段好悲壮。

    avatar
  4. ”做成一个永远滚烫浓烈的镜子。“
    被你的文字惊到了!!这好棒!希望玻璃会喜欢!但如果我是玻璃我会很愿意变成镜子的x

    avatar
  5. 你笔下的玻璃有好多面,一会是“千篇一律”的,一会是“通透而热烈”的,一会又是“安静”的,是“纯粹透亮”的,这不正像我们人似的?
    另外很好奇你是怎么由它联想到卷文化的(狗头

    avataravatar
  6. 是好有味道的一篇呜哩哇啦!!!
    有味的地方太多,无法一一标注,例如“此起彼伏的海浪在推搡”/“哪块儿就像熔融的液态水,一滩静止的,暗潮汹涌,有时波光粼粼的春水。”……玻璃的形态和存在的确没有随着观察深入而被归拢到某 一个 意象或者主题上去,是随写随发散的,不过发散出丰富的可能性。从固体到液体、从热烈到丧文化,同意莺歌这让人感受到人性一样的多变可能性。而且,读到最后,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镜子”,感觉镜子似乎是“玻璃生”的某种升华。它让玻璃不再只是遵守规则,而是能够通向某种纯粹的美感和生命力。这个,像作者呢(小声说:是赤子之心)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