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羊皮的狼

——“狼与羊并非生来的仇敌,披着羊皮的狼也不一定是黠与恶的代名词。”

小狼独自坐在小河边的独木桥上,低着头,看着脚下游过的鱼群,晃悠着双腿,背对着阳光唱着一首曲调悠扬的歌。微风吹动着他毛茸茸的衣服,没错,依然是那件已经有些泛黄的“羊绒卫衣”。他那三角型的两只耳朵一直竖得直直的,仿佛风里带着什么重要的消息。

“怎么还不来?”伍德自言自语着。

狼和羊两大家族分别住在大森林的两端,世代为敌。可是自打小狼和小羊小时候第一次在森林里遇到时,它们就认定对方会是自己的朋友。小狼为了不让小羊有任何的害怕和顾虑,还特意给自己做了一个羊绒卫衣,每次出门和小羊玩都会穿上它。他陪小羊在平地上摘取灌木丛的浆果,在雨后的晴天采集新鲜的蘑菇,去村庄里偷村民们种的胡萝卜。林边的小河也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白日里,在阳光的映照下,河底的玛瑙石子清晰可见,鱼群溯流而上,像浮在空气里,小狼在水里抓鱼,小羊则在岸边忙碌着帮他拾柴搭火烤炙。到了黄昏,远处的森林和起伏的远山变成了黑色的剪影,他们坐在独木桥上,一起放声唱歌,暮风将它们的歌声吹散,散在暖橘色的天空里。

这时,头顶的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打断了回忆,今天的夕阳下,是小狼耷拉着尾巴,只身向家走去的背影。

接下来的两天里,小狼仍来到小河边等小羊,却依然没有等到。小狼疑惑着,脑海里忽然想到一个念头:“小羊会不会是生病了?”

夜幕降临,小狼悄悄溜出家门,穿过漆黑的森林,他来到了小羊一家居住的木屋。星月高悬,萤火点点,小羊的窗户前泛出微弱的亮光。银色月光下,竹林洒下斑驳碎影,其间虫声繁密如雨。小狼站在小羊的窗外,缓缓开口,轻声哼唱着他们一起唱过的歌。他希望歌声可以伴着小羊入睡,回荡在小羊的梦里。他希望明日的清早,晨曦中的小河畔会重新出现那熟悉的白色身影,朝他挥舞着双手,喊着他的名字。

 

 

5人评论了“披着羊皮的狼”

  1. 整篇文章文风生动可爱,看似简单的情节却蕴含着哲理。在文章最后没有直接写出小羊的结局,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2. 作者阐述
    (1)写作的过程是比较艰难漫长的,总觉得自己的故事很幼稚,想过很多次要不要换词,也彻底推翻过一次故事情节,周四的凌晨才彻底弄完
    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完成了自己很久之前就想过要做的事——给我的毛绒玩具小狼和小羊写一个故事。还是挺开心的。
    (2)最大的闪光点可能在于故事比较简单美好吧。情节没有多么复杂深刻,但我觉得应该可以多多少少打动一些人吧。
    (3)我觉得逻辑还可以再顺一下,比如小狼是否确定小羊生病了,怎样确定的,为什么决定在小羊的窗前歌唱?
    (4)我想表达的点是,我们从小听到的寓言故事里以及在我们的普遍认知里“披着羊皮的狼”是很狡猾很邪恶的,是一个非常贬义的词。但是有时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像我在题记中写的那样,“狼与羊并非生来的仇敌,披着羊皮的狼也不一定是黠与恶的代名词。”

  3. (1)阅读时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儿?为什么那里给你留下了印象?
    在刚开始写到小狼泛黄的“羊绒卫衣”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因为狼与羊似乎生来就处于对立面,为什么小狼还会穿着羊绒卫衣,而且还泛黄了呢?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吸引了读者的好奇心。
    (2)读后你有什么问题吗?请提出你的疑惑和不解。
    作为读者,我十分好奇小羊为什么没和小狼一起玩,生病了嘛?还是说被爸爸妈妈警告不能和狼一起玩了?
    (3)你觉得这篇初稿最值得称赞的地方(闪光点)在哪里?如果可以,请摘录文中的一点片段给出例子
    全篇只从小狼的角度创作,虽然没写小羊,但也能感受到他们俩之间深厚的感情。我最最最喜欢的是小狼在夜晚去给小羊唱歌—-“夜幕降临,小狼悄悄溜出家门,穿过漆黑的森林,他来到了小羊一家居住的木屋。星月高悬,萤火点点,小羊的窗户前泛出微弱的亮光。银色月光下,竹林洒下斑驳碎影,其间虫声繁密如雨。小狼站在小羊的窗外,缓缓开口,轻声哼唱着他们一起唱过的歌。他希望歌声可以伴着小羊入睡,回荡在小羊的梦里。”按照常识,夜晚的狼是凶狠的,是要去偷羊吃的。所以这里产生了反差,更突显出了小狼纯净的内心和狼羊之间的情感。或许我们所认定的事实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4)你觉得最影响它成色的是哪里(最大的bug)?请努力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修改。
    虽然最后的开放结局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但对我个人而言还是希望可以给出一定线索。比如可以在最后写到“小羊趴在窗户上望着小狼,可羊爸爸却使劲拉上了窗帘。”来表达羊爸爸对小狼小羊友情的不认可,或者是其他的结局。

  4. 它可以既纯真,又有深度。
    “河底的玛瑙石子清晰可见,鱼群溯流而上,像浮在空气里“夕阳西下,森林里一对伙伴边劳作边歌唱的画面的确纯真美好。可是,我觉得作者太想传递狼和羊可以做朋友的想法了,反而有点先入为主,让故事比较单薄。狼和羊为什么可以做朋友呢?是因为怎样的缘分?彼此怎样脾气性格的契合?……想想我们和我们的好友,是怎样走在一起的呢?如果狼和羊的形象,不止于”善良纯真的动物“(这不也是一种标签吗?),而深入去写出各自的性格气质,会更饱满,它们的友情也就会更有说服力。

    同意+1, 我也有结尾未完之感。小狼的疑惑就放在那里,它的期盼也放在那里,就那么放着,故事结尾了,可以吗?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