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想回到小学啊”“我的小学生活好幸福”因为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初中时总是听到身边有同学这样说。。。
坐在学校托管班的教室(可能是一年级的几班),早已考完期末考的我正带着愉悦的心情反坐在椅子上,胳膊肘支在后桌上,与一位同是托管班的同班同学聊天。
刚过完一年级上学期的我们都沉浸在快要放假的兴奋海洋。
突然,班主任用那熟悉的声音叫我的名字,打破了这份欢乐,当时的我还以为班主任是有什么“好事”找我,便满怀期待地随她出去了。
办公室里,老师们都在非常忙碌的敲打着键盘,或是在写教案,班主任将我带到她办公桌前,先是问了问我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啦。。在学校适不适应啦。。之类的在现在看来就是寒暄的话语,之后,便到了她这次谈话真正的目的,之见她委婉地开口问道:“我听XXX妈妈跟我说你剪了她的头发?”(XXX是一位在班里坐我后桌的女同学,也是我在学校第一位认识的同学。)当时的我懵在了原地,瞬间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心理,年少时的我是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的乖乖女。(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个爱逃避的人)
就。。这种事情我不可能干出来,也不知道发生这种事情如何去为自己铺后路。
并且,从来没有道歉过也不会道歉。
这位一年级的孩子,能做的,只能一味的在跟班主任努力表达着不知情与否认,这样的辩解有什么用?
“马上要放寒假了,你自己回家想想吧”班主任的语气和刚开始时大相径庭。
我以为我解脱了,只要我不提,就可以安稳的“度过后日”
一年级下学期,又是一次托管班时间,这次教室门外的,除了班主任,还有我妈。
这次的“嫌疑人审问地点”是在操场,北方早已入春,我也脱下了让人行动不便的外套(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为什么我会感觉操场格外的冷,可能这就是我现在所向往的空旷的弊端吧。“你到底有没有剪?”“你要是早些承认这事咱早翻篇”“实在不行咱调监控”。。。算是威胁吗?我不知道。但是让当时的我妥协了,不管是不是我,我都认了。
鞠躬道歉,况且还是因为不是自己干的事而给别人道歉。我真的很后悔,为什么那么懦弱,不直接去跟老师查监控,可能是觉得这样做就像是一个坏孩子了吧。
后来直到二年级,我妈经常让我拿着一些礼品卡去学校,让我给老师,班主任确实对我照顾有加。
那位班主任在三年级的时候就不带我们班了,XXX与我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偶尔会提起这件事情打趣。
是蛮心酸的,所以这样的结尾让我猝不及防~
1、你认为这篇作品能够道出你生命中的某个/些独特之处,或者说真相吗?(它有分量吗对你来说)
独特之处是有的,但是真相不一定
2、如果有,那么,那个独特之处/真相是什么?
在这篇作品里,讲述了一件连我都不知道真相的事情
你认为在作品里,你把它抓住、表达出来了吗?
好像抓住了,又好像没抓住,写出来的没有在脑袋里构思的“有内味”
3、这一次写作,自己满意之处在哪儿?请大声出给自己的一个赞美。
能把这件事情完整的回忆下来
4、此刻的困惑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吗?
为什么我讲不出来当时的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描写少太多了
1、这篇作品里,你印象最深之处在哪儿?请大声读出来,读完说出理由(想一下,这里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这位一年级的孩子,能做的,只能一味的在跟班主任努力表达着不知情与否认……”,能感觉到作为小孩的无助和惊慌,和我小学的时候被老师找的感觉很有共鸣。
2、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想法?请给出你的依据
也许是孩子遇到这种被冤枉的无妄之灾的时候,对逃避妥协还是遵从本心面对真相的选择?像文中从“从来没有道歉过也不会道歉”,到可能是因为不想被看成“坏孩子“”“因为不是自己干的事而给别人道歉”的心酸转变。
3、你从这篇回忆录能看出作者性格、气质、思维方式上哪些特色?请指出。
作为小孩子来说,遇到这种当时看来的大事天性选择的逃避,和现在成长之后对从前逃避的反对。
4、你认为这篇作品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事件叙述的很完整,提到心情或感受的地方都描写的很真实。
5、读完感觉这篇作品还缺什么吗?请说出来
可能像作者自己提到的,可以再加一些心理感受的具体描写
1、这篇作品里,你印象最深之处在哪儿?请大声读出来,读完说出理由(想一下,这里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感觉印象最深的是故事情节的曲折之处,一种整体的感觉,要说具体的话,可能是结尾“那位班主任在三年级的时候就不带我们班了,XXX与我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偶尔会提起这件事情打趣”,让我感觉心中会比较疑惑,到结尾仍没有解开。
2、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想法?请给出你的依据
作者写了一段独特的经历,她写道那时的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承认,感觉算是记忆中自己有些后悔的事情
3、你从这篇回忆录能看出作者性格、气质、思维方式上哪些特色?请指出。
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有所转变,时间的变换使作者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性格上感觉是一个比较有趣直率的人
4、你认为这篇作品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事情的发展记述下来让人感觉会比较有趣,让读者心中不禁会提出很多疑问
5、读完感觉这篇作品还缺什么吗?请说出来
可能就是缺一些作者当时的想法和现在对于那时想法的思考。事情的发展线可以充实一下?比如讲讲那个同学是怎么与作者交流这件事的?
“并且,从来没有道歉过也不会道歉。”这样的话让人看着很心酸。
我觉得当时的内容还好,没有感到缺乏。作者感到描述少,有可能因为这件事的力量是在事后的n年里不断发酵的。等于当时的那些看似简单的画面在脑海里、在心里循环,影响了日后你的若干次经历(或许?)但后者你木有写出来。一年级小朋友的世界是比较简单的(相较现在而言),有可能事发当时你的反应就是那些,也有可能现在记住的就是那些,但后续它的阴影一直在。如果不写,那么这件事的分量你没有充分体现出来。